游客
题文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 ……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 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权宜政策” 是指什么?“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原因是什么?为“后退一步”苏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罗斯福认为“必须退却”的原因是什么?他所采取的行动对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做了怎样的调整? 这种调整有何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从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整(或退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新经济政策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材料一 多年来对洋务运动持否定论者强调,洋务派的动机“很坏”,结局是“彻底破产”。史运芹等人认为,“中体西用”理论存在深刻的矛盾。本来“体”和“用”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洋务派要用资本主义的“用”来维护封建主义的“体”,是注定不会成功的。它严重削弱了它与传统观念相抗衡的力量,也直接决定了在此思想指导下进行的洋务运动30多年“欲富而不强”的悲剧性结局。19世纪末,“中体西用”思想日益成为社会变革的障碍。——《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问题研究综述》
材料二 陈旭麓指出:洋务派所处的时代,多是顽固不化的世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除封闭,引入部分资本主义文化,洋务派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为前提,“西用”在中国是落不了户的。它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虽然力量有限,但终究打开了缺口,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评价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为题,写一篇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逻辑性强。150字左右)

材料一 “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大盗不结合乡愿,做不成皇帝;乡愿不结合大盗,做不成圣人。所以我说,真皇帝是大盗的代表,圣人是乡愿的代表。到了现在,那些皇帝与圣人的灵魂,捣复辟尊孔的鬼,自不用提,就是这些跋扈的武人,无聊的政客,哪个不是大盗与乡愿的化身呢!”——李大钊《政论家和政治家》
材料二 扔弃传统(以儒学为代表的旧文化旧道德)、打碎偶像(孔子)、全盘西化、民主启蒙,都仍然是为了使中国富强起来,使中国社会进步起来,使中国不再受欺侮受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好一些……所有这些并不是为了争个人的“天赋权力”——纯然个体主义的自由、独立、平等。所以,当把这种本来建立在个体主义基础上的西方文化介绍输入以抨击传统打倒孔子时,却不自觉地遇上自己本来就有的上述集体主义的意识和无意识,遇上了这种仍然异常关怀国事民瘼的社会政治的意识和无意识传统。
在如此严峻、艰苦、长期的政治军事斗争中,在所谓你死我活的阶级、民族大搏斗中,它要求的当然不是自由民主等启蒙宣传,也不会鼓励或提倡个人自由人格尊严之类的思想,相反,它突出的是一切服从于反帝的革命斗争,是钢铁的纪律、统一的意志和集体的力量。任何个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个体的独立尊严,等等,相形之下,都变得渺小而不切实际。个体的我在这里是渺小的,它消失了。——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 马勇认为:“当中国社会经济尚未达到陈独秀所期望的‘现代’标准时,理论观念的提前转变势必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近代以来不是中国旧有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是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滞后于意识形态的变迁。换言之,包括五四在内的近代国人在精神上的追求远远超过社会的实际承受能力,遂使意识形态不是为社会的稳定与有序服务,而是加剧了社会秩序的混乱和失范。”
——丁守各主编《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中)
(1)李大钊为什么说“中国一部历史,是乡愿与大盗结合的记录”?据此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起因。
(2)在材料二中,李泽厚是否认为新文化运动达到了思想解放的目的?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概括马勇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

材料一 《西方文明史》中写道: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17世纪整个欧洲大陆处于宗教迫害之中,反映自由、民主和科学的新思想被当作“异端”“邪说”而受压制,不少有发明创造的科技人才被处罚。与此同时,战争也连绵不断,法国处于内战和向外扩展的连年战争中,意大利四分五裂……这样,就使科学人才纷纷流向地处欧洲边缘而较稳定的英伦三岛。1740年经英国政府批准的实用专利只有4件,1750年为7件,1760年又增加了4件。——《英国经济史编》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推动这一时期“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发生重大变化的科技、思想因素是什么?并分析这种变化对欧洲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此次科技革命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指出从图一到图二交通工具在动力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新能源是什么?指出当时这种新能源的应用对世界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材料一 人文主义歌颂世俗蔑视天堂,肯定“人”是现世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提倡科学文化,反对蒙昧主义,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科学为人谋福利,教育要发展人的个性,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掌握。——《大国崛起》
材料三 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发展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实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实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
——《自然辩证法》
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文主义对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作用。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17、18世纪的欧美思想家和政治家们从牛顿科学体系中获得启发或借鉴,分别进行了哪些历史实践?
(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北宋尤其是宋徽宗时期的政和、宣和年间至“靖康之变”后的南宋,应该是古代收藏热形成的第二个时期。因宋徽宗本人是著名书画家,又独创瘦金体书法,还创办了“翰林书画院”,并使画院成为整个科举制的一部分。此时,求仕途者学画、藏画成风,此时收藏赏玩书画应为最有影响力的收藏项目之一。宋代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是当时著名的古物书画收藏家。宋代最有名的收藏典籍有宋陈槱《负暄野录》,主要论书画收藏;宋赵希鹄《洞天清禄焦》,主要论古玩杂项收藏。
……当代(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至今)应该是历代收藏热形成的第六个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收藏热形成的最普及、最繁荣的时期。国泰民安,盛世兴收藏,是当代收藏热形成的时代背景。……当代收藏热的形成,更多是以投资、投机性收藏为特征,商业化收藏为标志,而传统修身养性式的收藏已被边缘化。……全国各地有成千上万个收藏组织,有成百上千家收藏拍卖类的报刊、杂志、收藏拍卖网站、收藏电视节目及更多的内部发行的收藏拍卖报刊,每年各地出版社出版的收藏拍卖类书籍如雪片一般飘来,满足了收藏爱好者的需求。……——韶光《中国历史上有六次收藏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或当代的收藏热。(要求:选择宋代或当代其一展开评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