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
——江泽民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斯大林
材料四 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庆某报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结果出现了多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随)、共工(功)、华佗(拖)……
材料五 (靖国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神社院内有一个“宝物遗品馆",保存着日军的作战地图、军装、武器,写着“武运长久"的太阳旗,以及1932年3月16日天皇令日军侵占中国上海的诏书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
(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有人说,国民党一直是消极抗日,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抗战是次要战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怎样的世界意义?
(4)结合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5)材料五这说明了什么?
(6)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一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许多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辫书》
材料四:毛泽东也曾对英国《泰晤士报》的记者福尔曼说过:“我们信仰与实行民主政治……限制任何一党专政的可能性。”
一一引自笑蜀编《历史的先声——半个世纪前的庄严承诺》
请回答:
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以上几位历史人物所代表的政治派别对实现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所作的主要努力。(8分)井据此概括指出中国代政治民主化的主要特点(4分)。
观察下图,并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根据图一说明唐朝对外交流的主要特征。(2分)归纳上述特征产生的主要影响。(2分)
(2)图二反映了清朝面临怎样的周边形势?(1分)分析导致这种形势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清朝政府应对这种形势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是否有效?为什么?(3分)
(3)从图一到图二,反映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哪些趋势?(2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这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学者林贤治说:“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异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能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
——[奥]斯蒡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材料三 鲁迅指出:“现在有一群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讲鬼话,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人的对头。”
——邱若宏《论五四时期人文思想家的科学启蒙》
请回答:
(1)李贽和路德这两位同时期的中外思想家,都被称为“异端”。依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他们的“异端”思想和矛头指向。
(2)为什么李贽的“异端”思想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影响不大?
(3)材料三中“讲鬼话的人”指哪些人?“讲鬼话人的对头”指哪一派别?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异端思想的认识。
工业文明的崛起,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应对这“千年不遇之变局”,成为近代中国面临的最严峻课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机房织造不用手足,其机动以火烟,可代人力。以羊毛与棉花纺成洋布、大呢、羽毛皆自然敏速。道光十八年……棉布计银万有二千四百万两……一年运出之货价银二万一千六百四十万有余两。……其广推贸易之法,有火轮船航河驶海,不待风水。又造辘路,用火车往来,一时可行百有八十里。虞船货之存失不定,则有约人担保之,如担保一船二万银,则预出银八百元;船不幸沉沦,则保人给偿船主银二万两。
——魏源《海国图志》
材料二 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西学必先由中学,亦犹是矣。外国各学堂,每日必诵耶稣经,示宗教也;小学堂先习拉丁文,示存古也………学堂之书,多陈述本国先君之德政,其公私乐章,多赞扬本国之强盛,示爱国也。如中士而不通中学,此犹不知其姓之人、无辔之骑、无舵之舟,其西学愈深,其疾视中国亦愈甚,虽有博物多能之士,国家亦安得而用之哉?
——张之洞《劝学篇》1898年
材料三 万邦并立,动辄相关,无论其国若何富强,亦不能漠视外情,自为风气。各国之制度文物,形式虽不必尽同,但不思驱其国于危亡者,其遵循共同原则之精神,渐趋一致,潮流所及,莫之能违。于此而执特别历史国情之说,以冀抗此潮流,是犹有锁国之精神,而无世界之智识。国民而无世界知识,其国将何以图存于世界之中?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
(1)归纳材料一的重要历史信息。作者介绍这些信息的主要意图是什么?(2分)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概括其主要论据。(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