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与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
——江泽民
材料二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中国人民同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气壮山河的斗争……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
材料三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    ——斯大林
材料四  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庆某报刊出一则谜语,谜面是日本投降。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名人。结果出现了多个谜底:屈原、苏武、蒋干、毛遂(随)、共工(功)、华佗(拖)……
材料五  (靖国神社)内供奉着明治维新以来约250万日本军人的牌位,其中包括……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神社院内有一个“宝物遗品馆",保存着日军的作战地图、军装、武器,写着“武运长久"的太阳旗,以及1932年3月16日天皇令日军侵占中国上海的诏书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
(2)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有人说,国民党一直是消极抗日,国民党组织的正面抗战是次要战场。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的抗日战争具有怎样的世界意义?
(4)结合材料二、三、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抗战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5)材料五这说明了什么?
(6)上述材料给我们哪些启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抗日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西方的现代化”
材料一:英国的工业革命一爆发,法国就意识到不得不紧紧追上。所以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从结果看,法国做得相当不错,到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工业化也基本完成,成了欧洲第二个工业化国家。
——选自钱乘旦《英国通史》
材料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是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问题(13)
(1)依据材料一,“法国在19世纪面临着双重革命”和“19世纪末,法国的国家制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分别指的是什么?
(2)从现代化视角来看,材料二所指美国革命要完成哪两个主要任务?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
(3)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作者对“英国革命”“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在现代民主政治方面作用的评价?

“孔子的命运”
材料一: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强调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摘编自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材料二:这个康有为冀图创立自己的中国式的思想体系,把孔学推到国教的位置上,而自己则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戊戌年春出版的《孔子改制考》、《春秋董氏学》和再版的《新学伪经考》(1891年初版)就是这一活动的代表作。
——袁伟时《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
材料三:“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到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做了古怪的祭服,使奉祀的人们穿起来。跟着这事而出现的便是帝制。然而那一道门终于没有敲开,袁氏在门外死掉了。”
问题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应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康有为“成为创立新孔教的马丁·路德”?
(3)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孔子死后,“总是当着‘敲门砖’的差使的”?自20世纪的开始以来,为什么“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

“中国与世博会”
材料一下图是中国参加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博会的全景图:]
材料二 1876年世博会在费城举办,清政府第一次以官方身份组团参加,中国浙江宁波海关副税务司的文牍李圭就是代表政府参加(下图为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国馆)

问题
(1)清政府没有主动参加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材料一中中国展馆的出现最有可能是什么人所为?说明你的推断理由
(2)清政府对早期世博会的态度并不积极,称之为“炫奇会”“赛奇会”。这样的称呼反映了清朝统治者的哪些心态?1876年费城世博会清政府首次以官方身份参加,你认为是哪些因素促成了清政府态度的转变?
(3)1872年一批幼童在其父母签下“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的字据后赴美留学。1876年,美国费城举办世博会,中国留美幼童在美国的求学作业本也搬进中国馆摆在了世人面前。1876年8月21日,中国留美幼童来到世博会大清国展馆。请你为李圭和这批留美幼童设计一段对话(100字以内)

“清朝的皇帝”
下表是台湾作家高阳在《清朝的皇帝》一书末尾,对清朝的九位皇帝做出的打分评价

注:“统驭”指治理国家的能力,“机遇”指国运等。
问题
(1)如果把汉武帝也放在表中评价,你认为他的统驭一项应可以位列哪一等?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2)康熙帝在九位皇帝中排名第一,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3)根据所学推断作者给道光“机遇”和“统驭”打“下”的含义是什么?
(4)为改变光绪时期“机遇”下等局面,中国社会各种势力做了哪些努力?

“宋朝的社会”
材料一:太祖皇帝(宋太祖)既定天下,鲁之学者始稍稍自奋,oo大裾长绅,杂出戎马介士之间,父老见而指以喜曰“此曹出,天下太平矣。”——《触鳞集》
材料二:自古创业垂统之君,即其一时之好尚,而一带之规模可预知矣。艺祖革命,首用文臣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宋史.文苑传》 序
材料三:

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请填写材料一中oo内容
(2)请问材料二所言“宋之尚文”在宋代制度创设方面有哪些表现?
(3)风鉴就是算命先生,《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发现算命先生用扇子遮着嘴和客人窃窃私语,旁边则围着一圈好事的路人。而在《清明上河图》中算命先生数次出现,如果我们要建立事实间逻辑联系,风鉴先生需求颇旺与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什么关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