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英国一文化教育考察团要到中国实地考察,请你当一名小导游,向客人介绍一下我们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吧。(19★)
第一站:北京。
在周口店他们将考察那些远古人类遗址?(4★)
第二站:陕西西安。
在西安历史博物馆他们欣赏了许多从原始居民遗址中出土的石器和彩陶。你知道这个原始居民的遗址吗?出土的石器和彩陶与原始居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4★)
第三站:陕西黄陵县
在这里,他们集体祭奠和敬拜了中华文明的始祖。你知道中华民族的始祖吗?传说中他对中华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5★)
第四站:浙江余姚
在这里,你要向他们介绍的一处原是居民遗址是什么?生活在这里的远古居民种植什么粮食作物?过着怎样的生活?(6★)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近代生活的变迁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祖国统一大业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科技革命是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的合称。一般地讲,科学革命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质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新飞跃,它表现为生产工具和工艺过程方面的重大变革。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技术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从1842年8月上旬开始,清政府的代表耆英、伊里布和英国代表璞鼎查开始了和谈,为了加深耆英等人的畏惧心理,璞鼎查邀请他们到军舰上参观,向他们炫耀武力,看到英国人军舰在长江上行驶的速度很快,船舷两侧的明轮(当时的螺旋桨还不是放在船尾,而是两侧),排水击浪,气势空前,清朝官员普遍猜测,说船舱里肯定有一群牛,像拉磨一样在奋力地拉,结果上了“贼船”发现,一头牛也没有。
——喻大华 《道光与鸦片战争》
请回答:
(1)如果能够穿越到清朝,请你告诉清朝的那些官员,当时英国轮船使用的是什么动力?这与英国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有关?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期,世界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趋于完善,资本主义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自然科学的新突破,这些为资本主义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准备了条件。
——北师大版九上教材
请回答:
(2)材料二中“为资本主义发展所要求的新技术革命”指的是什么?自然科学取得了新突破,请举一例。
材料三 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莱切尔·卡森出版了《寂寞的春天》一书,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她在书中写道:“喷洒滴滴涕等有毒农药已遍及全美国,它们具有杀害所有昆虫,不论是益虫还是害虫的能力,可以终止鸟文的歌唱,终止鱼儿在溪流中跳跃,这是一个没有声音的春天......”
请回答:
(3)结合所学知识思考,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滥用农药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寂寞的春天》一书暴露了当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中的一个什么问题?
材料四据扬州市科技网2013年4月25日消息,日前,国家科技部批准扬州等12个城市列为最新一批“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这标志着扬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已纳入国家战略布局,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请回答:
(5)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扬州市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提出两点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近代前夜的痴人说梦】
材料一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必须之物,所以加恩体恤……”
请回答:
(1)乾隆给英王的信,暴露清朝皇帝的什么心理?
【近代百年的艰难寻梦】
材料二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偿两百兆始。”
——梁启超
材料三 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在中国近代这段多灾多难的历史上,深深地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请回答:
(2) 材料二中的“四千年大梦之唤醒”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你知道材料三中的历史人物,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富强、民主的梦想进行了哪些积极的探索和尝试吗?(写出其中的一个人物和其相关的历史事件,2分)
【东方古国的梦想渐真】
材料四长夜难明易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迁,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请回答:
(4)毛主席诗词中“一唱雄鸡天下白”是什么含义?这对于实现“中国梦”有什么意义?
材料五习近平主席说,回首过去,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审视现在,全党同志必须牢记,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多么不容易,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请回答:
(5)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我们国家正在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建设之路?
(6)作为一名中学生,你能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怎样的努力?

2013年2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及随访的台湾各界人士时强调,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和平统一,是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责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秦皇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材料三 电视专题片《大国的崛起》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请回答:
(3)你认为林肯对美国最大的贡献是什么?他用什么方式拯救了美国?
材料四 1982年1月10日,邓小平在接见来华访问的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李耀基,会谈中,邓小平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

材料六 2008年12月15日台湾《中国时报》发表社论指出,封阻了近五十年,讨论了近二十多年的两岸大三通(直接通邮、通商与通航),正式从今天开始,迈出了全新的一步。
请回答:
(4)材料四中“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5)根据材料四、五、六结合所学知识,当前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6)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于国家统一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本小题5分)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什么问题?
(2)从材料二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至少写出两点)

阅读下列材料(本小题10分)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 主与魏征讨论用人时说:“为事择官,不可粗率。用一好人,别的好人都来了;用一坏人,别的坏人都跟着进来。”魏征说:“这是对的。天下未定,主要用人的才干…….天下已定,那就必须是德才兼备的人才任用。”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朕指的是谁?他在位时开创了什么盛世局面?
(2) 材料二体现了这位皇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列加以说明。(2分)
(3) 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这位皇帝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对此他在执政当中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 材料三的对话,表明唐朝用人的标准是什么?对我们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