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请回答:
(1)文中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
(2)商鞅何时、在何人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
(3)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什么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容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西汉初年,面临的三大严重的社会问题:经济的萧条破败;诸侯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匈奴的侵扰。这些问题在汉武帝时期都得到解决。想一想,汉武帝通过哪些措施,最终解决了这些问题?并说一说在解决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问题及解决办法:
1、经济的萧条破败。
2、诸侯国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3、匈奴的侵扰。
(2)有何借鉴?

政治制度有一定的连续性,开明的政治制度对巩固国家的统治、稳定国家的秩序有很大的作用。请回答:
(1)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商鞅变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学习,你得到哪些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考查古代传说,帝尧的名字叫放勋。他严肃恭谨,明察是非,善于治理天下,宽厚仁和,诚实尽职,能够让贤,光辉普照四方,以至于天上地下。它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使同族人亲密团结。族人亲密和睦了,又明察和表彰有善行的百官,协调诸侯各国的关系,民众也随着变得友善和睦起来了。
——摘译自《尚书》
材料二 《大禹治水》是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最终获得了胜利。面对滔滔洪水,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常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家庭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中所说,尧主要生活在哪一地区?他“让贤”的方式历史上称为什么?举出一例说明他“能够明察有才有德的人”
根据所学的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尧当时担任什么职务?材料中说的“诸侯各国”实际上是一些什么组织?
材料二中的大禹治水为什么能取得成功?除了治水这一功绩外,大禹的另一主要历史贡献是什么?

如图,认真看图,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这次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2点原因,2分)
(2)图二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哪次战争?这次战争中国战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3点原因,3分)
(3)对比上述图片,你有哪些感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鸦片战争之后,帝国主义又相继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使帝国主义亡华野心始终不能得逞。
材料二: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国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并肩抗战。经过全民族八年艰苦卓绝的殊死斗争,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近代以来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写出抗击日军侵略的清军将领和抵抗八国联军侵华的民间组织。
(2)结合材料二写出抗战中两例著名战役及抗战胜利的标志。
(3)结合上述材料和史实,谈谈你的认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