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滴中的Cl –由a区向b区迁移 |
|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 +2H2O + 4e =4OH![]() |
|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 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 =Cu2+ |
在d轨道中电子排布成
,而不排布成
,其直接的根据是
| A.能量最低原理 | B.泡利不相容原理 |
| C.洪特规则 | D.原子轨道能级图 |
下列图式表示正确的是
| A.氟化氢的电子式: H:F |
| B.铬元素外围电子排布是3d44S2 |
C.铝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
D.氯化铯的晶体结构(晶胞)模型: ![]() |
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损坏核电站设备,引起核泄漏。钚是核工业重要原料,原子核内质子数为94,有多种同位素如钚—238、钚—242、钚—244等,下列关于钚—238说法错误的是
| A.钚是f 区元素 | B..核外电子数238 |
| C.核内中子数 144 | D.钚是锕系元素 |
有①纤维素 ②环己烷 ③苯 ④乙酸。取等质量的上述有机物分别在过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其中耗氧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 | B.②③①④ | C.④①③② | D.③④①② |
如图为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关于该化合物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有机物1mol最多可以与4mol浓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
| B.该有机物的化学式为C20H16O5,该有机物可以看作酯类、酚类 |
| C.1mol该有机物能与10 mol氢气发生反应 |
| D.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1mol该有机物最多可以与5molNaOH反应,所得产物中有醇类物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