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圈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处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滴中的Cl –由a区向b区迁移 |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O2 +2H2O + 4e ![]() ![]() |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 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 |
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
B.用饱和食盐水除去Cl2中混有的少量HCl 气体 |
C.用稀盐酸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
D.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 mL,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中一定有某些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
B.金属离子被还原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
C.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 |
D.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不可能是同一种物质 |
下列各组物质中,因为反应条件或用量不同而发生不同化学反应的是
①澄清石灰水和CO2②Na与O2
③AlCl3溶液与氨水④Fe与稀HNO3
A.除②外 | B.除③外 | C.除②③外 | D.除③④外 |
下列物质 ①NaHCO3 ②Al(OH)3③K2SO4④(NH4)2CO3中,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A.只有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全部 |
将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酸、碱、盐分类顺序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A.氧气、硝酸、纯碱、硫酸铜 | B.碘酒、盐酸、烧碱、硫酸钡 |
C.水银、硫酸、烧碱、硫酸氢钠 | D.铁、醋酸、石灰水、氯化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