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pH为4-5的条件下,Cu2+几乎不水解,而Fe3+几乎完全水解。某学生用电解纯净的CuSO4溶液的方法,并根据电极上析出Cu的质量(n)以及电极上产生气体的体积(V mL 标准状况)来测定Cu的相对原子质量,过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CuO的作用是 。
(2)步骤②中所用的部分仪器如下图所示,则A、B分别连直流电源的 和 极(填“正”或“负”)。
(3)电解开始后,在U形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有: 。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 。
(4)下列实验操作中必要的是 (填写字母)。
(A)称量电解前的电极的质量;(B)电解后,电极在烘干称量前,必须用蒸馏水冲洗;(C)刮下电解后电极上析出的铜,并清洗,称量;(D)电解后烘干称重的操作中必须按“烘干→称量→再烘干→再称量”进行;(E)在有空气存在的情况下,烘干电极必须用低温烘干的方法。
(5)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用带有m、V的计算式表示)。
如图2-25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 ℃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5 mL盐酸于试管中。
图2-25
试完成下列问题:
(提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水体中重金属铅的污染问题备受关注。水溶液中铅的存在形态主要有Pb2+、Pb(OH)+、Pb(OH)2、、
,各形态的浓度分数α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表示Pb2+,2表示Pb(OH)+,3表示Pb(OH)2,4表示,5表示
(1)Pb(NO3)2溶液中___________2(填“>”“=”或“<”);往该溶液中滴入氯化铵溶液后,
增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往Pb(NO3)2溶液中滴入稀NaOH溶液,pH=8时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Na+除外)有___________,pH=9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1)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发现碳酸钙逐渐溶解,同时还产生的现象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加入一种单质,也会产生类似上述现象的反应,这种单质是________。
A.磷 | B.硫 | C.镁 | D.铜 |
(3)向物质的量之和为0.1 mol的FeCl3、AlCl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90 mL4 mol·L-1的NaOH溶液,使其充分反应。假设原溶液中Al3+物质的量与Fe3+和Al3+总物质的量之比为x。
①当x=0.4时,溶液中产生的沉淀是_____________,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
②当沉淀只有Fe(OH)3时,x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
10分)(1)现有0.1 mol·L-1的纯碱溶液,试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正确的操作是 __________。纯碱溶液呈碱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式)是__________,你认为该溶液pH的范围一定介于__________之间。
(2)为探究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引起的,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
有A、B两种可溶性盐:(1)在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碱溶液,A无变化、B产生白色沉淀F;(2)在A、B两溶液中分别加入硫酸,A产生白色沉淀C后又消失,B产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D和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E;(3)将E通入A中也产生白色沉淀C;(4)A溶液焰色反应呈黄色。按要求完成:
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___,E__________。
②完成下列过程的离子方程式:A+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B+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