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起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丽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蜡烛A的像是由于光射到玻璃表面发生________(填“反射”或“折射”)形成的.
(3)小丽将蜡烛A逐渐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将逐渐向 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的方向移动,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小丽移去蜡烛 B,并在蜡烛B所在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_(填“实”或“虚”)像.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电流表,其零刻度不在表盘的最左端.当导线a、b 分别与标有“一”和“3”的接线柱相连时,电流表指针偏转情况如左图所示.

(1)此时,电流是从导线 (填“a”或“b”)流入电流表,
(2)为了增大指针的偏转角度从而减小读数误差,应将导线a与标有“ ”的接线柱相连。
(3)纠正错误之后,电流表指针如右图所示,则读数为: A。
在探究物质熔化特点的实验中,实验小组测得出了某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设物质从热源吸热的功率恒定不变,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在AB段时,物质处于 状态.(填”固”“固液共存”“液”)
(2)该物质在t1时刻的内能 t2时刻的内能(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 CD段的比热容(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小明在“探究不同液体的吸热情况”试验中,用了如图甲所示的两套完全相同装置。他按实验要求分别对甲和乙两种液体物质进行加热。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 物质 |
初温/℃ |
加热时间/min |
末温/℃ |
| 甲 |
20 |
6 |
45 |
| 乙 |
20 |
6 |
68 |
(1)按实验要求,甲和乙的质量_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2)在此实验中,如果要使甲和乙的最后温度相同,就要给 (选填“甲”或“乙”)加热更长的时间,此时,甲吸收的热量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乙吸收的热量。
(3)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得知,___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的比热容大。
(4)物质甲从温度由20℃加热到45℃的过程中,它的内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这是采用 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
如图是小军做“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实验所采用的电路,是四根合金丝,用一个电压表分别测出它们两端的电压,得到一次实验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1)四根金属丝串联在电路中,它们两端的电压之比等于它们的 之比;为探究电阻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关系,应比较合金丝a和 两端的电压;合金丝d两端的电压如图乙所示,示数为 V.
(2)在得到上表数据的过程中, (选填“能”或“不能”)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为得到更可靠的实验结论,应多次实验,每次测量合金丝两端电压之前,需进行一项实验操作
(3)关于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小军还进行了理论探究:某金属丝电阻为R,长度为L,若把n根这样的电阻丝串联在电路中,则总长度为nL,总电阻为 ,从而得到导体电阻与长度的关系;则上表中b合金丝两端的电压应该为 V.
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测未知电阻Rx”的实验中。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根据图甲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图乙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位于 (填“A”或“B”)端。
(3)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电压表示数约为电源电压,故障原因是 (选填“Rx短路”或“ Rx断路”)。
(4)排除故障后,小明通过实验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第1次实验的电流表示数如图丙所示,为
A,则所测电阻Rx的值是 Ω。
(5)若在实验中,电压表不能使用,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R0,当滑片P置于最左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1,滑片P置于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I2,则未知电阻的表达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