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分)小明在光具座上,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前,小明将所用凸透镜正对太阳,调整凸透镜的位置,当在地面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测得该光斑到镜面中心的距离为l0cm。此操作是测量凸透镜的 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时,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处,蜡烛放在刻度20cm处,如下图。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

(3)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放在光具座刻度45cm处,凸透镜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__ (从像的大小、倒正和虚实三个方面填写)。 “照相机、“放大镜”、“幻灯机”三件光学仪器中,_________ 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这一规律制成的。
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小薇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
(2)小徽先将电流表接在L1所在的支路上,闭合开关后,观察到灯L2发光,但灯L1不发光,电流表的示数为零,电路可能存在的故障是灯L1。(填“断路”或“短路”)
(3)排除故障后,她测出了L1、L2支路和干路上的电流分别为I1、I2和I,电流表示数如图2中甲、乙、丙所示,可读出I1=,I2=,I= 。根据测量结果.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你认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是:.(写出关系式即可)
(4)为了验证结论的普遍性,小薇可以采用方法继续实验进行验证。
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
| 实验次数 物理量 |
l |
2 |
3 |
| 钩码重G/N |
4 |
4 |
6 |
| 钩码上升高度h/m |
0.1 |
0.1 |
0.1 |
| 绳端拉力F/N |
1.8 |
1.4 |
2.4 |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3 |
0.5 |
0.3 |
| 机械效率η |
74% |
57% |
83% |
(1)从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图做的实验。
(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小王学习燃料的热值之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大小.
(1)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你认为图中横杆、温度计、铁圈、燃具四个器件的安装顺序是
(选填“由下而上”/“由上而下”).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以及方便比较,小王同学在实验中应让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两烧杯中水的质量、以及两个烧杯都应保持。
(3)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 燃料 |
加热前水温℃ |
燃料燃尽时水温℃ |
燃料的热值J•kg-1 |
| 酒精 |
15 |
35 |
2.4×106 |
| 碎纸片 |
15 |
25 |
? |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碎纸片的热值是J/kg。
(4)通过实验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相比是偏(选填“大”或“小”),这是因为。
如图,电流表A1、A2的示数分别是1.7A和0.34A,则灯L1和L2的电流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用“伏安法”测量一只小灯泡的电阻.
⑴图是实验电路图,图上的圆圈表示电表,请在圆圈内填入相应的字母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 电压/V |
1.00 |
1.70 |
2.50 |
| 电流/A |
0.14 |
0.22 |
|
| 电阻/Ω |
7.l |
7.7 |
|
⑵某实验小组通过改变灯泡两端的电压,进行了三次测量,部分记录见上表.若电压表示数为2.50V时,电流表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请你填写表格中的两个空格.
⑶老师看了该小组的记录,提示说:你们注意到三次测量的电阻相差较大这个现象吗?通过交流,其他小组也都有类似现象:灯泡电阻随电压增大、亮度增强而增大经讨论,同学们认识到:实验有误差是肯定的,但这个现象不能单纯用误差来解释因为:如果是误差,那么三次测得的电阻值应该相差_______(选填“较大”或“较小”),并具有_______的特点(选填“逐次增大”、“逐次减小”或“时大时小”)后来,同学们注意到灯泡发热发光的特殊性,认为灯泡的电阻可能与_______有关,并通过查阅课本得到了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