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着一个不大的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快,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拧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②望着这陌生的娘俩儿,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用忐忑不安的眼光偷偷地看她和她的女儿。
③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愣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道:“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妈。
④孩子没有一盏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儿便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了水泥地上,立刻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呀……”
⑤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就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又摸摸我的脸。我不知怎么搞的,我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
⑥“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⑦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⑧“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⑨回家的时候,天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
⑩以后的许多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不在那硬梆梆的水泥地,不在我太调皮,而全在于她。一直到我活蹦乱跳一点儿也没事了,她才舒了一口气。
⑪没过几年,三年自然灾害就来了。只是为了省出家里一口人吃饭,她把自己的亲生闺女,那个老实、听话,像她一样善良的小姐姐嫁到了内蒙,那年小姐姐才十八岁。我记得特别清楚,那一天,天气很冷,爸爸看小姐姐穿得太单薄了,就把家里唯一一件粗线毛大衣给小姐姐穿上了。她看见了,一把就给扯了下来,“别,还是留给她弟弟吧。啊?”车站上,她一句话也没说,在火车开动的时候,她才向女儿挥了挥手。寒风中,我看见她那像枯枝一样的手臂在抖动。回来的路上,她一边走一边叨叨:“好啊,好啊,闺女大了,早点儿寻个人家好啊,好。”我实在是不知道人生的滋味儿,不知道她一路上叨叨的这几句话是在安抚她自己那流血的心,她也是母亲,她送走自己的亲生闺女,为的是两个并非亲生的孩子,世上竟有这样的后母?
⑫望着她那日趋隆起的背影,我的眼泪一个劲儿往上涌。“妈妈!”我第一次这样称呼了她。她站住了,回过头,愣愣地看着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我又叫了一声“妈妈”,她竟“呜”地一声哭了,哭得像个孩子。多少年的酸甜苦辣,多少年的委曲,全都在这一声“妈妈”中融解了。
⑬母亲啊,您对孩子的要求就是这么少……
⑭这一年,爸爸有病去世了。妈妈她先是帮人家看孩子,以后又在家里弹棉花,攫①线头,妈妈就是用弹棉花、攫线头挣来的钱,供我和弟弟上学。望着妈妈每天满身、满脸、满头的棉花毛毛,我常想亲娘又怎么样?!从那以后的许多年里,我们家的日子虽然过得很清苦,但是,有妈妈在,我们仍然觉得很甜美。无论多晚回家,那小屋里的灯总是亮的,桔黄色的火里是妈妈跳跃的心脏,只要妈在,那小屋便充满温暖,充满了爱。
⑮我总觉得妈妈的心脏会永远地跳跃着,却从来没想到,我们刚大学毕业的时候,妈妈却突然地倒下了,而且再也没有起来。
⑯妈妈,请您的在天之灵能原谅我们,原谅我们儿时的不懂事,而我却永远也不能原谅自己。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我什么都可以忘记,却永远不能忘记您给予我们的一切……
⑰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写不完的,那便是母亲。 (选自《时文选粹》)
注:①攫(jué):抓,这里是扯的意思。 本文是以“我”对继母的感情变化为行文线索的,请根据这条线索在方框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 |
第③自然段写到:“我”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却还要挂出生母的照片。你如何理解“我”的这一举动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第⑫自然段划线的句子,联系全文,分析“我”和母亲流泪的不同原因。
请结合文章具体内容,用你认为最恰当的词概括这位母亲的形象。
一位同学读完本文后,情不自禁写下了一首小诗,请你结合本文的阅读感受,运用比喻的修辞,再仿写一段,整体上要求与前两段的风格一致。
母亲是一张弓,我是弓上的箭,您宁肯将筋骨拉断,也要把孩儿送到人生之巅。
母亲是一座桥, 任我将您的脊梁踏弯,不管风霜雪雨,都把我送到理想的彼岸。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父爱不矮小
马迎辉
①第一次发现自己个子矮,是在她12岁那年。
②“六一”前夕,学校照例要举办一台联欢会。选节目那天,她哭着回了家。老师把她在几个女孩子之间换来换去之后,无奈又失望地摇摇头。比同班的女孩子矮了半头的她站在舞蹈队伍里显得极不协调,伙伴们已长成婷婷的天鹅,而她依然是只瘦弱的小鸟。
③她哭着问妈妈,为什么别人都长高了,就她不长。妈妈没意识到落选的事对女儿的伤害,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你要是随了妈就好了,谁让你随了你爸呢。”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从那天起,她才注意到父亲竟是如此矮小。也是从那天起,她在心里怨上了父亲。
④那个不愉快的儿童节过后不久,她的小学时代结束了。曾经向往的中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愉快。在这所小镇唯一的中学里,她和父亲经常被别人一同提起,因为父亲是这所学校的语文老师。有时,她正在操场上和同学快乐地打球,身边走过的老师或同学会说,她长得真像她父亲。这时,快乐会瞬间飞远。语文课上,她的作文被老师夸奖,同学们的羡慕和赞许会让她充满欢喜。下课后,老师夸她:“这丫头好文采,随你父亲。”最后这一句,让她心里的欢喜打了折扣。她挺挺娇小的身体,委屈着,为什么我要像父亲。
⑤她忍不住去问母亲:“父亲那么矮,你为什么要嫁给他?”母亲生气地说:“怎么可以这样说你父亲!你父亲就是个子矮了点,可他是咱镇上有名的文化人,随和、善良,大伙儿都敬重他。”父亲听了这话并不恼,笑着说:“我又买肉了,咱多给丫头吃肉,她就能长高。”她已学习了一些生理健康知识,知道遗传的作用,对父亲的怨还结在心里。
⑥蔷薇花开了落,落了开,她也花一样长得清纯,个子更显得玲珑娇小。她考进城里的大学后,除却离家的新鲜,还有个小小的快乐,那就是耳边不会再有人说她像父亲了。一日,她被同学从操场上叫回宿舍,是父亲来了。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临走时,父亲又回头说:“丫头,记着吃饼干啊,每天都要吃。”她望着父亲矮小的背影怨着:“哪里没有卖饼干的?不要再给我送了。”
⑦假期回家。一进门父亲就问:“丫头,饼干吃完了吗?”说着又抱出几袋一样的饼干。“您就不知道换个牌子呀?干吗让我天天吃这个?”母亲望望父亲说:“丫头,你爸听朋友说有种赖氨酸饼干,孩子吃了能长高个,他就跑到城里四处找。这不,好容易才买到,立刻就给你送去了。”她的心里倏地疼了一下。以后的日子里,她吃着父亲送来的饼干,打着球,似乎真的长高了一些,婷婷的,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
⑧又是蔷薇花满院飘香的季节,她带回一个高大俊朗的男孩。忙忙碌碌的父亲在男孩的身边显得更加矮小,可父亲脸上的欢喜就像阳光下的蔷薇花,笑盈盈地开满了小小的院子。
⑨黄昏,她送男孩出门。男孩很认真地对她说:“你爸真好。他对我说,我把女儿交给你,以后你们如果吵架了,你可以怨她懒,可以说她娇气,但是,你永远都不许嫌她矮。”
⑩瞬间,她的泪扑簌簌地挂满了脸颊。莹莹的泪光中回望,缤纷绚烂的蔷薇花旁,父亲的身影被一抹夕阳拉得修长……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1年第24期,有删改).文中,她对父亲的态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请找出相关语句,完成对这一过程的归纳。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③段中“一旁的父亲局促地搓搓手,没有说话,转身走了”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征?
.文中画线语句多次出现“蔷薇花”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结合语境理解下面语句中两个“似乎”的特定含义。
(1)他似乎并未察觉她的不快,笑着递给她两大包饼干,还有两本她喜爱的文学书。
(2)她吃着父亲送来的饼干,打着球,似乎真的长高了一些,婷婷的,像一株春日里的翠竹。.读了上文,你对父爱的内涵一定有了新的认识吧?请围绕“父爱”这一话题谈谈你的阅读感悟。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欢迎乘坐“地沟油”航班
葛妍
①据英国《每日邮报》7日报道,英国汤普森航空公司推出的“地沟油航班”波音757客机7日从伯明翰机场起飞,首航成功。
②这架飞机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其中一个引擎的燃料除了常规的飞机燃油外,还有50%的“氢酯和脂肪酸”,这是以从酒店和饭店的厨房中收集来的废弃食用油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生物燃料。这些废弃食用油与我们在中国俗称的“地沟油”类似。据专家介绍,这种“地沟油”生物燃料能避免生产燃料农作物过程中的碳排放,加之大都本地取油,所以交通方面产生的碳排放也很少,相对传统的化石燃料可以减排60%-80%。
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每年都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废弃食用油。在对其处理和回收再利用上,各有奇招。
④2004年以前英国的废弃食用油大量用于制作动物饲料。但目前废弃食用油主要有两个去向:一是通过特殊的化学程序制成具有无毒、清洁、可再生、可降解等优点的生物柴油,做车辆燃料之用;二是被发电厂用作发电燃料。
⑤美国除了将废弃食用油用作生产生物燃料外,一种可将其直接转化为可再生能源的“自动化热电联产系统”已在马萨诸塞州等地的餐馆广泛使用。这种设备直接安装在餐馆的后院,就地处理废弃的食用油,将其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供餐馆使用。这样,不但解决了餐馆处理废弃食用油的困难,更使餐馆节约了大量的电力、煤气或天然气的费用。
⑥日本也是产生废弃食用油的大国,据日本全国油脂事业协同组合联合会统计,2008年日本产生了约45万吨的废弃食用油,其中约有20万吨被加工成饲料;4万吨被作为肥皂、涂料、油漆等工业用原料;2万吨被用于制造生物燃料。
⑦这些处理方式使废弃食用油华丽变身,变成一种低碳排放的清洁能源。科学利用废弃食用油,变废为宝,不仅减轻了排污处理对环境的污染,又能重新为人类所用,无疑是一个缓解能源紧张和环境问题的良方。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10月13日). 文章以“欢迎乘坐‘地沟油’航班”为标题好在哪里?
. 文中画线语句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 第③~⑥段采用了什么结构形式?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 科学利用废弃食用油有什么重要意义?
走进天堂的门票
①有一对长相酷似性格各异的孪生兄弟,同时进入高考考场。结果,哥哥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弟弟则以两分之差名落孙山。哥哥忠诚敦厚,弟弟活泼机灵;哥哥拙于言词,弟弟口若悬河。哥哥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贫病交加的父母默默无语,弟弟关在房里不吃不喝,长吁短叹:“天公无眼识良才”。
②愁眉不展的老爸默思了两个通宵,终于眨巴着眼睛向大儿子开口了:“让弟弟去读吧,他天生是个读书的料!”
③哥哥把大学录取通知书送到弟弟手中,并在弟弟的身旁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不是走进天堂的门票,别把太多的希望放在它的上面。”
④弟弟不解,问:“那你说这是什么?”
⑤哥哥答:“一张吸水纸,专吸汗水的纸!”
⑥弟弟摇着头,笑哥哥尽说傻话。
⑦开学了,弟弟背着行囊走进大都市的高等学府。哥哥则让体弱多病的老爸从镇办水泥厂回家养病,自己顶上,站在碎石机旁,拿起了沉重的钢钎……
⑧碎石机上,有斑斑血迹。这台机子上,曾有多少名工人轧断了手指,哥哥打走上这个岗位的第一天起,就在做一个美丽的梦。他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对机身进行了技术改造,既提高了碎石质量,又提高了安全系数。厂长把他调进了烧成车间。烧成车间灰雾弥天,不少人得了矽肺病。他同几个技术骨干一起,殚精竭虑,苦心钻研,改善了车间的环保措施。厂长把他调进了科研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他博览群书,多次到名厂求经问道,反复实验,提炼新的化学元素。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创新实验,使水泥质量大大提高,为厂里打出了新的品牌产品,产品畅销华南几省。再之后,他便成为全市建材工业界的名人……
⑨弟弟进了大学后,第一年还像读书的样子,也写过几封信问老爸的病;第二年,认识了一个大款的女儿,就又坠入爱河。那女孩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钱包,整整两年他没向家中要过一分钱,却通身脱土变洋,“帅呆了”“酷毙了”。进入大四后,那女孩跟他“拜拜”了,他便整个儿陷入了“青春苦闷期”,泡吧,上网,无心读书,考试靠作弊混混得了大学毕业文凭,他像一只苍蝇飞了一个圈子又回到家乡所在市求职。他还有那么一点羞耻感,不愿在落魄的时候回家见父母。经市人才中心介绍,他到一家响当当的建材制品公司应聘,好不容易闯过了三关,最后是在公司老总办公室里答辩。轮到他答辩时,老总迟迟不露面,最后秘书来了,告诉
他已被录用,不过,必须先到烧成车间当工人。
⑩他感到委屈,要求一定要见老总。秘书送给他一张纸条,他展开一看,上书八个大字:
“欲上天堂,先下地狱。”他一抬头,猛见哥哥走了进来,端坐在老总的位子上,他的脸顿时烧
灼得发痛。.文中“天公无眼识良才”的意思是,表现了弟弟。
.说说“欲上天堂,先下地狱”的含义。
.弟弟的所作所为并非偶然,是他思想发展的必然。根据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谈谈你读本文的感想。(限50字以内)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项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段文字出自课文《》,作者,原名,现代著名作家,他的作品有小说、,话剧等。
.这段文字围绕一个“”字,形象地描绘了,是按照空间顺序来描写的,文中表明该顺序的有关词语有山上、、山坡上、等。
.用“﹏﹏”标出语段中描写雪的情态的语句。
.本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描写雪后山景的,突出表现了济南冬天________的特点,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之情。
(14分)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几段文字出自课文 ,作者 ,字,著名学者、、。这篇课文的体裁是 。
第二段描述春天景象,表明总写的一个词语是:,分写的对象是:、、。
从第三段文字中找出描写小草的质地、色泽和生长旺盛的词语或句子。
描写质地的:
描写色泽的:
描写生长旺盛的:第三段第一句中的“偷偷”写出了
。第三段第一句中“钻”字若把它改为“长”字好不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