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英国和美国等国的战机和舰艇2011年3月19日起向利比亚有关目标实施了军事打击。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科萨切夫20目表示,有关国家实施的针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超出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授权范围,与决议精神相违背。
——人民网报道
材料二:如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请回答: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材料二表达了联合国怎样的意愿?
(3)20世纪以来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导致了世界格局三次大的变化,结合史实,按照历史发展顺序依次写出三次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为维护当今世界和平提出两点建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梦想,为实现中国的民主政治梦,中国人在近现代化发展道路上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请回答:
(1)19世纪末20年代初,资产阶级为实现民主政治梦,做了哪两次探索?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独裁统治,1927年8月,共产党发动了什么起义?抗日战争的是胜利,为争取和平,民主,共产党做了什么努力?
(2)中共"一大"通过党的第一个纲领,党纲规定的组织原则是什么?这个原则在哪一时期遭到严重破坏?
(3)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国家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至少答出两点)
(4)我国为了保障少数民族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哪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二马克思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威廉·李卜克内西《回忆马克思,恩格斯》
材料三这次的科技革命主要在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倾情展开。
--岳麓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哪一个派别最早"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新中国成立后,哪一个决策有利于我国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个决策是在哪一次会议上提出的?
(2)材料二中的"蒸汽大王"指的是谁?"电力的火花"之所以能取代蒸汽,是因为哪两项发明使电能的开发和利用变成了现实?
(3)材料三中的内容反映的是第几次科技革命的情况?爱因斯坦提出的什么理论成为利用原子能的理论基础?今年是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多少周年?
(4)从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繁荣与开放的唐朝社会,给我们实现民族复兴梦带来了许多启示。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太宗统治时认为节制自身的享受欲望可以减轻人民的负担,为此他对自己和大臣提出了什么具体要求?历史上把他较为清明的统治称之为什么?
(2)唐太宗时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你认为它对唐朝的繁荣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得益于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美国加大了对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经费投入。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微软、IBM、英特尔等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二二战后,西欧国家利用美国的援助,采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1993年,西欧国家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了欧洲联盟。欧盟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同时,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一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三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请回答:
(1)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对经济干预"的最早实施者。材料一反映了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些主要特征?
(2)请你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战后美国、西欧国家繁荣发展的相同原因。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欧盟成立为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哪些有利条件?
(3)请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最主要动力是什么?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发展给崛起中的中国带来了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
一一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关于主权问题,中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回旋余地。坦率地讲,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规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
--摘自《邓小平文选》
一一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请回答:
(1)请你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它在国际上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上提出了什么伟大构想?材料一、二反映出邓小平与周恩来在对待国家主权问题上有何共同点?
(3)请你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50年代相比我国70年代外交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01年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前提条件。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积极倡导"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的主题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