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华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 (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确定出焦距f= (填“5cm”或“10cm”) .
(2)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华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所示位置,光屏上会出现清晰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如果他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3)小华用一张白纸将凸透镜上半部分挡住,成像性质将 (变化/不变化);像的亮度 (变亮/变暗/不变化).
公路边的超声波测速仪在不停地测过往车辆的速度,但是司机却听不到测速仪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 ( )
A.公路上过往车辆太多,噪声太大,压住了超声波测速仪发出的声波 |
B.超声波的频率在20 Hz以下,人不能感知 |
C.超声波的频率在20 000 Hz以上,人不能感知 |
D.有汽车玻璃窗隔着,听不到 |
下列光现象中,不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A.小孔成像 | B.瞄准射击 | C.影子的形成 | D.色散现象 |
关于厨房里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冻肉解冻的过程是个放热过程 |
B.高压锅气阀冒出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
C.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内侧 |
D.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表面的小水珠是从里面渗出来的 |
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水母 | B.萤火虫 | C.月亮 | D.霓虹灯 |
下列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