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怒放的七月槐》,完成小题。
怒放的七月槐
李清玺
  每每出去散步,我总是情不自禁地端详每一棵树,比一比高低,论一论大小,评一评美丑。更有甚者,为了看银杏树结的果儿,还专程跑到市招待处的院子里,一次看不够,准备下次还来,其中的奥妙真有点说不清。
  今年夏天,最惹眼的,当然要数槐树,层层叠叠的槐花,云蒸霞蔚一般,开得繁,开得密,开得灿烂,日日都有新蕊,天天都有花开,那种新鲜和刺激竟持续了一个月。当然,最最好看的,还是黄昏来临时,路灯的清辉洒在簇新的枝头,映亮了整条街道,就像皎洁的月光映在雪地上,那种清清白白的反光勾起我许多联想。
  在北方,国槐是较常见的一种树,干净,不招虫儿,树形好,挺秀而俊美,生命力强,历百年而不衰,颇得人们的赏识与厚爱。我对国槐一往情深,缘于老家的门旁就有一棵树,硕大浓密的树冠撑起一柄巨伞,无论日头怎样偏移,都有足够的阴凉供人休息。人们聚在树下,休晌,纳凉,风从树下过,凉自心上生,说说笑笑,各人忙着各人的事儿,悠闲而自在。
  国槐,是用材林,木质坚硬,纹理细密,富有弹性,过去是制车造船的首选;它又是绿化树,房前屋后,街心路旁,点缀其间,错落成行,浓荫匝地,和风送爽;它还可入药,槐子、槐花、槐豆,都是上好的中药材,人们按时采摘,精心晾晒,妥善保管,自然就有人上门求购,也算得上一笔不小的收入。
  七月的天空,槐花出奇地秀,她不秀姿色,不秀芳香,不秀明艳,色是浅浅的绿,香是淡淡的清,味是微微的苦,不事张扬,本色自然。花开时,如禾苗吐蕊,庄稼秀穗,不经意间,已是花满枝头,那种浅黄与新绿一下子便跃入人们的眼帘,铺天盖地,让人震撼;花谢处,落英纷纷,蝴蝶翩翩,淋着行人的脸,打着奔驰的车,洒进人行道上,温温柔柔,娉娉婷婷,细细的落蕊,随风起落,应节舞动,充满了诗意。更可贵的是,槐花花期长,每天都在开花,时时都有落蕊,花开花谢,反反复复上演着生命的传奇,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思。
  俗话说,七月的天,孩子的脸,狂风挟着骤雨,常会不期而至,风雨中的槐树,又是怎样的情景?不是亲身经历,恐难感受真切。①狂风,如脱缰的野马,沿着街道,鱼贯而入,野蛮地冲,无情地撞,狠命地挤,疯狂地扯,槐树摇摆着,槐花,纷落如雨,顷刻间,铺满街道,有如一层厚厚的雪。风的间隙,有有心人,带了扫把和口袋,急如星火地收拾起落蕊来,扫的扫,装的装,运的运,全家老少齐上阵,不等雨至,地面上就干干净净了,待到大雨如注,落蕊也就少了许多零落之苦。对勤谨的人,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收获;对赏花爱花的人,更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风霁雨霁,槐花复又灿然,蓬蓬勃勃一树新绿,为路人再添一重欣喜。
  ②每天,我都从开花的槐树下走过,踩着浓浓的绿荫,踏着轻轻的落蕊,风穿过的街道,雨洗过的天空,心宛如一条澄澈的小溪,流过炎夏,淌过酷暑,冲掉所有的郁闷,洗去满身的征尘。奶奶常说,槐子丰收的年月收谷子收豆子,诚如斯言,今年下半年,风调雨顺,庄稼长势良好,丰收即将成为眼面前的事实。
  如今,槐树虽偶有花开,但大多数槐花都结了籽,一种状如豆角,碧绿透明,汁水饱满,缀满枝头的果实,它们隐藏在墨绿的槐叶里,只在阳光穿过叶子的瞬间,才隐隐约约辨得出。
国槐,虽贵为一些城市的市树,却引不起市民的关注,究其原因,还在于她的本色和自然。物以稀为贵,在一个处处浮艳的社会里,普普通通也就有了土气的嫌疑,难怪她会淡出人们的视野。
我独爱国槐,爱她的根,她的魂,她的精神,她的气质,她的故事,她的一切的一切。
(选自2011年9月28日《光明日报》)
通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国槐的特点。
文中画线句①采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文中画线语句②,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感到“心宛如一条澄澈的小溪”?
文中的“国槐”有何象征意义?
阅读全文,你从国槐身上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这是怎么一回事?”皇帝心里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骇人听闻了。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哎呀,真是美极了!”皇帝说,“我十二分地满意!”
于是他就点头表示出他的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因为他不愿意说出他什么也没有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有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不过,像皇帝一样,他们也说:“哎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每人一个爵士的头衔和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同时还封他们为“御聘织师”。
文中画线句子连用两个反问句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皇帝为什么要给两个骗子赐封头衔、授予勋章? (2分)

阅读,完成下面题目。(12分)
今天就开始
这是一个萧瑟多雨的天气。在这种日子里,我只想赖在家中,一点儿不愿意出门。但是女儿凯罗琳打来电话,坚持要我开车上山去她家看风景。多少年来,为了“生态”、“环保”,她将自己交给了大自然,难得今天想得到我。
开了2小时的车子,穿过厚重的浓雾到了她家。一进门,我就对她说:“这种时候出门,一点也不值得。吃了中饭,就回家吧。”
“但是我想让您开车带我去汽车修理厂取我的车子。”凯罗琳说。
“有多远?”我问。
“大约三分钟的路程吧,”她说,“咱们走吧!我来开车。”
在山路上行驶了约十分钟后,我着急地望着她说:“不是说只需三分钟吗?”
她顽皮地朝我笑笑:“我们绕了远道。”
不一会,汽车拐进一条小路,我们停下车沿着山间的小道往前步行。小路旁茂盛的冬青下长满了各式野花,姹紫嫣红。立即,一种宁静舒坦的感受充满我的心间。我们转了个弯,我更被眼前的景致镇住了,全然忘了急着回家的想法。
沿着山顶往下,几亩鲜花似一床绚丽多彩的绒毯斜铺在山坡,五彩缤纷的花儿——从淡淡的象牙红到令人心醉的柠檬黄、鲜艳的橙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幅绒毯在浓雾过后的阳光下显得如此娇艳,如此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在花间穿行,这儿是紫色的风信子,那儿是珊瑚色的郁金香,然而更美的要算那一大片象征着鸿运高照的鲜黄色的水仙,她们在蓝宝石般的燕尾花上颤动着晶莹透彻的羽翼。
我的脑海中立即闪现出一个问题:“是谁,又是如何创造出这幅美丽的图画?”
当我们走到花木拥抱的那间小屋前,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小屋前竖立着一块小木板,上面有几行字:“亲爱的客人,我知道你想问什么:第一,一位女士有两只手两条腿和一个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头脑;第二,立即动手;第三,开始于1958年。”
回到家早已过了午后,可我被刚才所亲眼看到的深深地感动着:“从开垦土地、育种开始,差不多40年,她坚持了,多么难能可贵啊。”
吃完午饭,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如果,”我说,“我每天干点儿,我能坚持吗?”
似乎凯罗琳在眼前,她充满信心地看着我:“明天就开始。”“为什么不今天就开始呢?”我卷起衣袖说。
文章题目“今天就开始”的含义是什么?(2分)
文章中说,当“我”来到花木拥抱的小屋前,“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那么“我的疑问”是什么?“得到解答”的答案又是什么?(2分)
文中写沿路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2分)
文章说,“从开垦土地、育种开始,差不多40年,她坚持了。”凯罗琳为什么要这样做?(3分)
联系自己实际,谈谈你对“今天就开始”有何感想。(3分)

阅读李良旭的《民工父亲的“幸福”》一文,完成下面题目。(20 分)
①搬入新居不久的一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地打着字。光线很好,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泼洒进来,一切看上去是那么温暖、清亮、宁静。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响起一阵杂乱的敲门声,像宁静的湖面扔进了一个石子,打破了这份宁静和惬意。我心里好生纳闷,嘀咕道:门上不是有门铃吗?为什么还要这样乱敲门?
③我轻手轻脚地走到门边,屏住呼吸,从猫眼往外看去:只见一个陌生人。他头发蓬乱,脸上的灰尘和着汗水,斑斑点点,眼睛里露出一种焦灼和茫然的神色。他是谁?想干什么?一连串的疑问在我脑海里闪现。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并做好随时关上门的准备,问道:“你找谁?”
④只见那人脸一下子涨得通红。他从口袋里抖抖颤颤地摸出一包皱巴巴的香烟,从里面抽出一支递过来,脸上堆满了真诚的笑意,嗫嚅道:“同志,我是您住的这片小区干活的民工。我想请您帮个忙,不知您能不能同意?”
⑤“什么事?你说吧。”我推开他递过来的那根香烟,一脸狐疑地问道。
⑥见我态度平和,没有那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他的脸上流露出一种激动,脸涨得更红了,急促地说道:“是这样的,我的儿子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他要从老家到城里来看我。孩子说,他想亲眼看看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我想,孩子来了后,我能带孩子到您家看看吗?如果他看到城里人住上他爸爸盖的这么好的房子,心里一定会感到非常自豪和幸福的。不知您能不能同意?房子盖了许多,可我从来不知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对孩子描述清楚。”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一脸焦灼和企盼。
⑦我恍然大悟。原来这位民工父亲是想让乡下的孩子亲眼目睹自己在城里的“杰作”,真是一位细心的父亲啊!我也是一个父亲,自己在工作中取得一点成绩,或者在报刊上发表一篇小文章,不是也喜欢在儿子面前炫耀一番吗?那是一个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想到这儿,我毫不犹豫地点头答应了。
⑧这位民工见我爽快地答应了,激动得连连称谢,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他忍不住说道:“谢谢!谢谢!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啊。我问了好几家,人家一听我要带孩子来看看他们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关上了;有的说我脑子有问题,简直莫名其妙;还有的跟踪我,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进了民工工棚。今天,我可遇到大好人了啊。”这位民工的脸上一片喜悦,洋溢着一种明媚。
⑨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小男孩十三四岁的样子,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一双眸子很亮。见到我,小男孩一副怯怯的样子,但看到我热情和蔼地抚摸他的头,才放松下来。他父亲在一旁堆着一脸的歉意,不停地说道:“乡下孩子,不懂事,请多包涵。”父子俩套上我递过去的鞋套,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也许是第一次踩上木地板,他们好像生怕将木地板踩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我看到,此时,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两人的目光中有一种扭捏和拘谨。做父亲的好像在努力地显示出一种老练和成熟,只见他边弯下腰,边对儿子讲道:“叔叔家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当时在盖这栋楼房时,我负责砌墙,你别小看了这砌墙的活,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你看,当时在砌这面墙的时候,这面墙上还留有一个洞口,和隔壁是相通的,为的是运送砖块、水泥、黄沙等施工材料,房屋建好后,这个洞口便被堵上了。现在,我要是不说,你可一点也看不出啊!哦,对了,我的中级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⑩看得出,孩子的父亲在竭力向孩子描绘自己在城里打拼时的一些细节,让儿子感受到自己在城里工作的情景。儿子听了,不停地望着他的父亲,眼睛里流露出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情,只见他又用另一只手握了握父亲的手。父亲的腰板似乎又挺直了许多。面对此情此景,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⑾看完了我的新居,两人亦步亦趋地退向门边向我告别。突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两只手,一下子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激动地说道:“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睛里一片晶莹,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我突然感到,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⑿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只听孩子对他父亲说:“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您盖的房子就好了。”儿子的语气里有种羡慕和向往。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不要乱想了,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了,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⒀孩子仰起稚气的脸,掷地有声地说道:“怎么不可能?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我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您在城里盖的房子,和城里人一样生活。”
⒁听了孩子的这番话,这位民工父亲情不自禁地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将腰杆努力地挺了挺。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感到高大了许多: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坚强。
(选自《读者》2010年第七期)
结合全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文中民工父亲的幸福。
第⑩段和第⒁段都写到父亲挺腰的动作,请联系上下文,说说两次挺腰有什么不同?
联系具体语境,回答下列两小题。(4 分)
⑴请说出“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中“幸福”的含义。(2 分)
⑵简要说说第⑨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民工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写出三个方面即可)
结合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发(不少于2点)。(3 分)

阅读《会哭的人更健康》 一文,完成下面题目。(10 分)
①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一直教导我们,哭泣是软弱的表现,尤其对男人更是如此。然而,当我们强忍泪水,听凭痛苦和悲伤侵蚀身体时,其实是拒绝了一种健康的宣泄方式。
②哭泣自有其奥妙。美国的生化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批志愿者先看情感电影,等他们被感动得哭了,就将泪水收进试管。几天后,再利用切洋葱的办法让同一群人流下眼泪。结果显示,因悲伤而流的“情绪眼泪”和被洋葱刺激出的“化学眼泪”成分大不相同,在“情绪眼泪”中含有儿茶酚胺,而“化学眼泪”中却没有。这是大脑在情绪压力下释放出的一种化学物质,体内有过多的儿茶酚胺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心肌梗塞。所以,当我们落下“情绪眼泪”时,排除的是有可能致命的“毒”。
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心情压抑时,体内还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哭泣时这些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也会随着泪液排出体外,这同样也会有效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浓度。
④研究还发现,眼泪不仅能把有害物质带出体外,泪腺自身还能分泌出一种活性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全身各部位伤口的修复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一个外伤病人,哭得越厉害,伤口便愈合得越快。反之,忍住泪水,压抑了泪腺工作,就会延迟伤口愈合。在这一点上,眼泪不再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是加速伤口愈合的天然药物。
⑤可见,哭有其生物学意义。哭是对人体的一种安全保护。
⑥哭还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遭遇严重不幸时大哭一场,是人体对不幸的自然反应。人在哭泣后,其情绪强度一般也会降低40%,这便解释了为什么哭后人的心情也会变得稍微舒畅。不情愿哭或哭不出来,身心可能就会出毛病。被抑制的紧张情绪若不能及时发泄出去,还会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风湿、冠心病或者其他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发作。像神经性气喘等疾病,就与隐忍不发关系亲密。而偏头疼及许多无名病痛,如胸口发胀、咽喉肿塞、脑袋涨痛等,都可能与过度抑制情绪有关。还有男人大多没有女人长寿,重要缘由之一就是女人一般比男人爱哭。据考证,女性哭的频率为男人的5倍,女性平均每人每月至少要哭5次,而男人只有1次。看来,经常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绝非危言耸听。
⑦生活中,每个人在遇到困难或挫折、委屈郁闷的时候,实在没必要绷着脸强装出一副硬汉样。记住:会哭的人,才更健康。
为什么说“会哭的人更健康”?阅读全文,请简要概括。
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文中第③段和第④段能否颠倒?为什么?(3 分)

残荷听雨
①有一种高贵,总让我匍匐膜拜;有一种圣洁,总让我敬重仰视。
②那就是残荷,挺立于泥淖之中高贵而圣洁的灵魂花朵。
③平生是那么地喜欢荷,不仅因为她美丽的外表,更因为她高洁的品格。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荷花的个性;美而不艳、媚而不俗是荷花的风姿;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她的志向;纯洁高雅、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是她的品德。喜欢荷花“花娇映红玉,艳影照清漪”中的那份宁静;喜欢荷花“三秋庭绿尽迎霜,惟有荷花守红死”的忠贞。
④初冬时节,飘雨的午后。独自一人,静立在荷塘边,听雨,与残荷。那雨,浸透了思绪,让人忘了时间,忘了自己,宛如一幅孤零零的剪影,倒映在残荷随意泼就而成的水墨画里,与残荷一起溶入静穆的烟雨中。
⑤残荷的美是一种苍凉悲壮的凄美!落叶知寒,栖鸟南迁,满目萧然,荷已成殇。冷雨中的残荷,落尽繁华,枯黄憔悴,历尽风雨沧桑,世俗无暇顾盼。没有了沁人心脾的幽香,没有了文人骚客的礼赞。【A】悲苦的冷雨落在残荷上,孤寂与落寞溢满一塘。雨点淡淡地漾开,好像在微微地叹息着。看那一塘残荷,满目萍碎,在风雨中,有的高擎着黑褐色的叶子,有的被风雨摧残折断倒立在水中;叶子有的残破,有的蜷曲,有的倒伏泥淖之中【B】或昂首向天,或低头沉尽,—或相互依偎,或枝叶相交……尘世的荣衰,世态的炎凉,莲的心事,谁人能懂?
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残荷的美是一种历经沧桑之后的心境,苍凉而悠远;那是经过了万千红尘之后的淡定,脆弱而不屈;那是繁华落尽之后,于凄风冷雨中依然坚守的优雅与从容。也许在她的心中藏着一个美丽的梦,待来年的盛夏,
⑦聆听荷的心语,领略荷傲人的风姿。残荷听雨,就是让心在最纯净最圣洁的诗句间游走,就是让心灵积淀一份清澈,就是让灵魂多一次净化。感念着四季的轮回,感念着生命的流逝,我唯愿生命如荷:在繁华褪尽的萧索里,保持生命与生俱来的不屈和圣洁;在凄风冷雨的逆境中,保持灵魂的那份纯真与高贵。
⑧残荷,我向你膜拜:为你的不屈,为你枯搞形骸荧茕而立的气度,为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坦然,为蕴藏在你生命中那份孤傲与自信!
⑨静心听雨,仿佛是在聆听生命渐行渐远的足音;听残荷承雨,又仿佛在聆听自己寂寞的心语。一种发自生命深处的感念油然而生:生命当以圣洁为本,灵魂当以高贵为伴,香消玉殒风骨犹在,身形憔悴香气长存。
(作者:心灯如豆,有删改)
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文章第③段赞美了荷花“”;第⑤段描写了残荷“”。(2分)
文章中有一个句子,表达的意思与第⑨段中“生命当以圣洁为本,灵魂当以高贵为伴”基本相同,请画出。(2分)
给文章加批注是读书的好方法。请你自选角度,为文章A、B两处的画线句写恰当的批注。 (4分)
【A】处:
【B】处:
请你为文章第⑥段的横线处续写一段描写性的语言。(不少于40字,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4分)
待来年的盛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