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 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
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 D.商业的繁荣发展 |
1961年9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当我们走上独立的道路而不同两个对立阵营的国家集团结盟的时候,当我们反对分裂世界的政策和拒绝这个政策所带来的一切时,我们选择了一条艰苦的道路。”这番话反映了
A.两大阵营开始对立 | B.多极化世界格局开始形成 |
C.不结盟运动正在兴起 | D.冷战局面开始出现 |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提出了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和平鸽”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的升级),身体后部(南方)是南美、大洋州和非洲国家,联合国是“和平鸽”的头部。“和平鸽”的地理概念结构如图所示。以上材料能说明
①中国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②中国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③中国正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和平外交
④中国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
A.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③ |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无比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国民愈不聊生矣!”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①清政府已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已经结束了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③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④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②③ | D.①②③④ |
以下是抗战初期国民党政府的作战方针:“国军一部分集中华北持久抗战,特别注意保卫山西之天然堡垒;国军主力集中华东,攻击上海之敌,力保淞沪要地,巩固首都;另以最少兵力守备华南各港口。”对这一作战方针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国民政府消极抵抗的态度 | B.体现了国民政府防御的特点 |
C.体现了国民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 | D.体现了国民政府武装自卫的决心 |
据《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载:“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国语·晋语》曰:“同姓不婚,惧不殖生”;“异姓则世德,异德则世类……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以下对上面“姓”的几则材料理解正确的有
①起到了瓦解宗法制度的作用②具有明血缘的作用
③没有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弊病④具有辨别婚姻的作用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