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
下表是1860—1900年世界主要工业国或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对此表反映的历史信息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英国逐渐丧失“世界工厂”的地位 |
B.美国和德国迅速崛起 |
C.第二次工业革命冲击了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 |
D.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在纽约举行。会议期间,在中国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举行了首次会晤。这说明新时期的中国()
A.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建设性作用 |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C.积极探索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 |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保证:“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这段史料表明()
A.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实现 | B.共产党放弃对根据地和红军的领导权 |
C.国共两党的政治分歧完全弥合 | D.共产党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
A.《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 |
B.《天津条约》使列强获得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的特权 |
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 |
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 |
亚里士多德在自己的一部著作中提出哲学所必须研究和解决的十三个问题,这个著作是
A.《形而上学》 | B.《论法的精神》 |
C.《基督教的本质》 | D.《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