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
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条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地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得坐着发抖,也不许我上床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说,母亲是“慈母”,是“严师”。请分别说说母亲的“慈母”和“严师”分别是从哪些事件中表现出来的? 慈母: 严师:
文中画线句体现了母亲的什么心理?行罚时“不许我哭出声来”,为什么?
你评价一下文中母亲的教子方式。
选择阳光
那一天,我去城里拜访一位朋友。在下午返回时,乘上一辆往乡下的大巴。汽车只行出几站,便上来一位盲人,看上去他有60多岁。因为我距离车门较近,便帮忙将他背包放好。他嘴里一边说着谢谢,一边在我的身边的座位上坐下。
然后,他微笑着问我家住哪里。我告诉他住在海西村时,他竟兴奋地说:“你们那里,我可去过很多次。在你们村子东南不远就是大海,村前有一条小路,路旁有一座龙王庙……”
尽管这已是很多年前的情境,但老人说得很准确。我瞅了瞅他失明的双目,感到有些诧异,在犹豫了一会之后,仍忍不住问:“老伯,你这眼……怎么会知道我们村子以前的情境呢?”
老人毫不在意地微笑着说:“你怀疑我在说瞎话?年轻的时候,我这两只眼并没有瞎。我还当过兵哩,在青海开过车。复员后,我被分配到一家化工厂里工作。后来,因为工伤,我这两只眼才不行了。”
在说这话的时候,老人脸上的神情非常轻松。
我继续问:“城里的道路这么复杂,你出来不担心迷路吗?”
听了,老人笑了起来,说:“如果没有胆量迈出一步,那我只能一直呆在家里了。现在,我每个星期都要从乡下到城里往返两趟,一点都不担心会迷路。”
说到这儿时,老人话题一转,说:“刚开始,我也很绝望,感觉自己就像一下子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似的。但后来,我就想已经这样了,再怎么后悔也无济于事了。于是,我就对自己说,走出去吧,只要抓准目标,走一步就近一步,这有什么好担心和害怕的呢?”
此时,我被老人的话语深深地打动了。我又问他:“老伯,你到城里来做什么呢?”
他颇有些自豪地说:“是一家大医院,聘我给病人做推拿——”
我惊讶地问:“你还会做推拿?”老人平静地说:“是呀,既然活着,就应该学习一门手艺,我研究推拿已经几十年了。”
到站后,在我起身下车的时候,聊兴正浓的老人看上去有些不舍,竟然关切地对我说:“走好啊——”
很长时间以来,那位双目失明老人的乐观和坦然的神情,一直萦绕在的脑海之中。一个人,陡然间从光明的生活跌入一个黑暗的世界,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打击和痛苦啊!但是,那一位失明的老者却用坚强的信念和勇气,坦然地面对所有痛苦,并将这一份痛苦融化为更大的信念,使自己活得更有尊严。
是啊,。阅读文章,说说题目“选择阳光”的含义。
文章中多次出现“微笑”“神情非常轻松”之类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理解。
请给文章补个结尾。要求:上下连贯;点题。
“如果没有胆量迈出一步,那我只能一直呆在家里了。”从原文中找关键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读罢本文,你一定被老人“坦然面对灾难”的精神所感动。下边,请你用饱含感情和具有诗意的文字,以 “坦然面对挫折”为内容写一段话,鼓励你的一位遭受挫折后失意的朋友。(50字左右)
①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很久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的皎洁。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
②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其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采起来。
③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④“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⑤我们也都跳上岸。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这段文字节选自鲁迅的小说《》,写的是的情景。
选文第①段“回望戏台在灯火光里……满被红霞罩住了”,句中“回望”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罩”字如何理解?
第②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划线句。
作者在小说结尾说“再也没有吃过那夜似的好豆”,真的是那夜的豆好吃吗?结合文章主旨说说你的理解。
《青虫之爱》
毕淑敏
我有一位好友,从小怕虫子。不论什么虫子都怕.大家不止一次地想办法治她这毛病,那么大的人了,看到一条小小虫子,大呼小叫的,多丢人啊!一次,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在她的书页里.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
从此再不敢锻炼她。许多年过去了,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一天,她到我家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择青椒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一条青虫从一只青椒蒂旁钴出,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好一条险恶的虫子。我下意识地将那个青椒扔出老远。
回头寻她,只见她神志自若地看着我,谈谈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你居然不怕虫子了?那你又是怎样重塑金身的呢?我追问.
女友说,听我慢慢道来,有一天我抱着刚学讲话的女儿上公园.我们在林阴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 头上……有……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我定晴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谰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拧万分。
我第一个反应是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不能倒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我不但不曾昏过去,神志也是从没有过的清醒。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大叫一声.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一叫,就会吓坏了孩子。于是我便把喷到舌尖的喊叫咽了下去.
现在,一条虫子近在咫尺。我的女儿用手指抚摸着它,好像那是一块冷冷的斑斓宝石.我的脑海迅速的搅动着。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从此一定会种下虫子可怕的印象。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可怕的。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第一次把一条活的虫子摆在手心.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
女友继续说,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在她面前,我是一个神。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地上。我对士儿说,这是虫子.虫子没什么可怕的.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我抱着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动,衣服早己被黏黏的汗浸湿.
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在她的书页里”.其目的是什么?(2分)
加点的“重塑金身”在文中的意思是什幺?(3分)
“第一次把一条活的虫子捏在手心“时,“女友”的内心是恐惧的。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女友”的恐惧?(3分)
文中的“女友“改变了对虫子恐惧的心理,原因是什么?(4分)
《海燕》
海水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海波平稳得如春晨的西湖一样,偶有微风,只吹起了绝细绝细的千万个粼粼的小皱纹,这便使照晒于初夏之太阳光之下的、金光灿烂的水面显得温秀可喜。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海!天上也是皎洁无比的蔚蓝色,只有几片薄纱似的轻云,平贴于空中,就如一个女郎,穿了绝美的蓝色夏衣,而颈间却围绕了一段绝细绝轻的白纱巾。我没有见过那么美的天空!我们倚在青色的船栏上,默默地望着这绝美的海天;我们一点杂念也没有,我们是被沉醉了,我们是被带入晶莹的天空中了。
就在这时,我们的小燕子,二只、三只、四只,在海上出现了。它们仍是隽逸地从容地在海面上斜掠着,如在小湖面上一样;海水被它的似剪的尾与翼尖一打,也仍是连漾了好几圆圈晕。小小的燕子,浩莽的大海,飞着、飞着,不会觉得倦么?不会遇着暴风疾雨么?我们真替它们担心呢?
小燕子却从容地憩息着了。它们展开了双翼,身子一落,落在海面上了,双翼如浮圈似的支持着体重,活是一只乌黑的小水禽,在岁波上下得浮着,又安闲,又舒适。海是它们那么安好的家,我们真是想不到。
在故乡,我们还会想象得到我们的小燕子是这样的一个海上英雄么?
海水仍是平贴无波,许多绝小绝小的海鱼,为我们的船所掠动,群向远处窜去,随了他们飞窜着,水面起了一条条的长痕,正如我们当孩子时用瓦片打水漂在水面所划起的长痕。这小鱼是我们小燕子的粮食么?
小燕子在海面上斜掠着,浮憩着。它们是我们故乡的小燕子么?
啊,乡愁呀,如轻烟似的乡愁呀。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1自然段的大意。2分
选文第1自然段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海上的燕子和故乡的燕子有什么不同?(用文章的原句回答)2分
从课文中找出作者对小燕子十分关心的语句。2分
找出能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3分
第八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相比着力突出海上小燕子的哪一方面特点?2分
阅读纳兰泽芸的《无法跨越的栏架》,完成后面小题。
无法跨越的栏架
纳兰泽芸
1985年,他13岁,五年级。
值日的时候他突然看到讲台下面有一张崭新的10元钱!是林老师掉的,最后一节语文课是林老师的课。捡起来明天还给林老师吧,他想。
可是当他手指触到那张硬刮刮的10元钞票时,他的心突然急剧地跳动起来!这可是10元钱啊,这得他课后卖多少根冰棍儿才能挣到啊。他想起妈妈长期生病而惨白的面孔,还有妹妹……
第二天,他看到林老师急匆匆地来到教室,在讲台四周寻找,满脸的焦灼。最后,林老师直起腰焦急地问:“昨天值日的是哪几位同学?”
值日的五个人都站了起来,他也在内。老师问:“你们几位同学昨天在讲台这里有没有看见什么东西?那是老师丢的。”
几个人都茫然地摇头。他也摇头,但他的手掌却布满了汗水,心在狂跳。
林老师用目光扫视几名值日生。他努力让自己镇定。有一瞬间,老师的目光与他交接,他的心跳得剧烈。还好,老师的目光转向了别处。
他隐隐感到了后悔,他知道林老师的女儿得了重病,她家的日子不好过。
林老师最后说:“如果哪位同学捡到了,麻烦今天晚上夹在作业本里,明天交给老师。”
晚上,他一夜没睡,交还是不交?妈妈的药快没了,妹妹参加运动会的白球鞋怎么办?
后来的几天,他看到林老师憔悴了许多。
20年后,他在繁华的上海滩拥有了自己的企业。母亲老有所依,妹妹长大成人。可是20年来,他的心里一直有一道无法跨越的“栏”。
这次他的企业招聘,他看到一个名字:“刘林思”,他猛地想起林老师的女儿就叫刘林思。一查证,正是林老师的女儿。
可是林老师却在10年前就病逝了!当林老师的女儿将她母亲20年前的日记拿给他看时,他泪如泉涌。
“今天心情很不好,昨天发工资,我今天早上才发现丢了10块钱。我昨天上完课后就直接回家了,钱估计是丢在讲台了……我看出是陈小勇捡了钱。陈小勇家很困难,可是,思儿的病……我发了作业本,希望小勇能还回来。给孩子一个特别的方式承认错误吧,他还小……”
泛黄的字迹,隔了20年的光阴,变成一道道高高的栏架。
他知道,此生,他再也无法跨越。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讲述的故事。
阅读文中林老师日记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⑴林老师在日记中写到“我看出是陈小勇捡了钱”,前文哪些地方作了暗示?
⑵当陈小勇看到林老师的日记时,他会想些什么?请发挥你的想像,用第一人称写出他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50字左右)林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文章标题“无法跨越的栏架”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