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①,而游处略同。
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讌。三诗人因避席隈映②,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曵,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辞多者,可以为优矣!” 
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妓讴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半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一乐府。”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众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中紫衣貌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诸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即与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
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注:①风尘:形容处境艰辛困苦。未偶:未遇。②隈:角落里。映:隐现的样子。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歌唱
B.岂《阳春白雪》之曲,俗敢近哉物:事物
C.吾即终身不敢与诸子争矣衡:高低,高下
D.诸伶不其故,皆起诣曰喻:明白,知晓

下列句子中,全部直接表现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位诗人放浪形骸、风流高致的情怀的一组是(   )
①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②三诗人因避席隈映②,拥炉火以观焉③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辞多者,可以为优矣④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⑤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众人曰⑥因指诸妓中紫衣貌最佳者曰⑦之涣即与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⑧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⑤⑦ D.⑥⑦⑧

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一篇唐传奇记述的是伶人们歌唱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诗篇而引发的小故事,虽然不一定真实,但这种情况可以看作是当时诗人生活的一种反映,从中也可以看出三位诗人放浪形骸、风流高致的情怀,以及他们的诗对当时的巨大影响。
B.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齐名。王昌龄提出借伶人所唱来确定三人诗名的高下。先是决定由伶人歌唱篇数的多寡来确定高下,后王之涣提出由最漂亮的伶人所唱的,来决定他们之中谁是最佳者。
C.借助伶人所唱,三人的诗名最终有了一个结果,即最漂亮的伶人唱的是王之涣的诗,故王之涣当推为第一;王昌龄的诗被唱了两首,故可认为位列第二;高适的诗只被唱了一首,只能叨陪三人末座了。
D.王之涣说歌唱王昌龄、高适诗的伶人都是潦倒乐官,她们所唱的也都是《下里巴人》的粗俗的诗,而他自己的诗有如《阳春白雪》一样高雅,并不是这些潦倒的乐官所敢轻易接近的。其实这只是游戏之中的戏谑玩笑语,并不能当真。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曵,都冶颇极。
(2)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兵而西引:率领。
B.见王翦曰谢:道歉,谢罪
C.令秦王坐而疑我邪顾:回头看
D.李信果秦军辱:使……受辱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翦言不用,谢病不如善遇之
B.荆数挑战秦不出荆轲知事不就,倚柱
C.归老频阳若亡郑而有益
D.寡人不用将军计其无礼于晋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是 ()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②唯大王更择贤将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④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
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⑥亲与士卒同食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把原文中画线的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2)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刘敬者,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洛阳。刘敬脱挽辂,见齐人虞将军曰:“臣愿见上言便事。”于是虞将军入言上。上召入见,赐食。
已而问刘敬,刘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刘敬曰:“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周之先积德累善十有余世。以此为天下之中也。今陛下起丰沛,大小之战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而欲比隆于成康之时,臣窃以为不侔也。且夫秦地四塞以为固,卒然有,百万之众可具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上疑未能决。及留侯明言入关便,即日车驾西都关中。
汉七年,至晋阳,闻韩王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上怒,械敬广武。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数北边。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于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顿杀父代立,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计久远子孙为臣耳。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吕后日夜泣,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
太史公曰:夫高祖起微细,定海内,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然而刘敬脱輓辂一说,建万世之安,智岂可专邪!
(节选自《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卒然有急:危急的情况
B.械敬广武系:羁押
C.数北边苦:痛苦、苦难
D.士卒于兵罢:通“疲”,疲惫

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刘敬“智”的一组是()
①陛下取天下与周室异②匿其壮士肥牛马
③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④计久远子孙为臣
⑤取家人子名为长公主,妻单于⑥谋计用兵,可谓尽之矣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③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敬经过洛阳时,摘下拉车子时所用的横木去见虞将军,请虞将军介绍自己见高祖。
B.刘敬向高祖说明定都关中的好处后,高祖虽有犹豫,但还是当天就西行去关中建都。
C.刘敬出使匈奴回来后认为不宜攻打匈奴。高祖不听,以至于被围白登七天后才脱险。
D.刘敬认为对匈奴不可以用武力制服,也不可以用仁德说服,必须用和亲来图谋长远。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
答:
(2)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
答:
(3)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
答:

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 而 为 知 者 殆 而 已 矣 为 善 无 近 名 为 恶 无 近 刑 缘 督 以 为 经 可 以 保 身 可 以 全 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庄子•养生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应乎天而顺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繇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秘书监卢渊上表,以为:“前代承平之主,未尝亲御六军,决胜行陈之间;岂非胜之不足为武,不胜有亏威望乎!昔魏武以弊卒一万破袁绍,谢玄以步兵三千摧苻秦,胜负之变,决于须臾,不在众寡也。”诏报曰:“承平之主,所以不亲戎事,或以同轨无敌,或以懦劣偷安。今谓之同轨则未然,比之懦劣则可耻,必若王者不当亲戎,则先王制革辂,何所施也?魏武之胜,盖由仗顺;苻氏之败,亦由失政;岂寡必能胜众,弱必能制强邪!”丁未,魏主讲武,命尚书李冲典武选。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帝久之乃解:消除,平息 B.谓之曰逆:违背
C.因人屏:使……退下 D.命尚书李冲武选典:主管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直接表明魏主迁都洛阳决心的一组是
①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②群臣莫敢言
③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④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⑤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⑥任城,吾之子房也

A.①②③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主与群臣对卦象是否吉利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其实质是因为对大举伐齐存在分歧。
B.魏主私下里向任城王征求意见,态度谦逊。魏主称任城王为子房的意思是夸赞他聪明能干,超出众人。
C.本文通过语言、神态描写,塑造了一位锐意改革、深谋远虑的君王形象。在同群臣的争辩中,也体现了魏主富有心计、善用谋略的特点。
D.魏主在谈论亲自参与军事的理由时,先分析承平之主不参与军事的原因,再联系现实,谈及应该参与军事的理由,最后对比感叹,强调寡不一定胜多的道理。语句工整,富有说服力。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
(2)明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
(3)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

阅读下面的立言文,完成后面题。
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①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 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②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③,公与监军使燕④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日:“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黑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菊磕参见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①三王:指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舒。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指王仲舒,曾任中书舍人,太原人。③浃和:和睦。④燕:通“宴”。
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其文辞壮:以……为壮,认为……壮美。
B.寄目偿所愿焉窃:私下里。
C.公与监军使于此阁燕:同“宴”,设宴席。
D.于是栋楹梁桷板之腐黑挠折者槛:门槛。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系官朝访风景崇阿
B.十四年,言事斥守揭阳处涸辙犹欢
C.此屋不修,坏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D.词列三王次,有荣耀焉觉宇宙无穷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滕王阁是初唐时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官洪州都督时所建,危楼高耸,下临赣江,远览山川,俯瞰城府。后又曾改建,壮丽非凡,独为江南第一。韩愈在此正是以对滕王阁的赞美开始行文的。
B.因为有“壮美之辞”的“序、赋、记”等,作者自然“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却自己的烦忧。下面笔势一转,却是“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并未能如愿前去观赏。
C.末尾“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作者在叙事之外,又以不尽之言,寄寓了老之将至兴尽而归之意。
D.全篇除用少数文字扼要记叙了滕王阁的修建过程外,几乎全是围绕登阁一事倾诉心向往之而不得偿愿之情,勾起读者去想象滕王阁的美。

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用∕ 断开。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
① 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