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本实验中,用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当做小车所受的________,用DIS系统测小车的加速度。在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中,有无必要同时在小车上加减砝码_______ (选填“需要”“不需要”)。
(2)根据在某次实验中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 — F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选填A、B、C、D其中一项)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用一段长为80cm,阻值约为6的金属丝做“测定金属的电阻率”的实验。
①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金属丝的电阻时,提供下列供选择的器材:
A.直流电源(电动势约为4.5V,内阻很小)
B.电压表(量程0~3V,内阻约3k)
C.电压表(量程0~15V,内阻约15k)
D.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0.125)
E.电流表(量程0~3A,内阻约0.025)
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5,额定电流1A)
G.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500,额定电流2A)
H.开关、导线。
要求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并能测得多组数据,在供选择的器材中,电流表应选择,电压表应选择,滑动变阻器应选择。(填字母代号)
②根据上面选择器材,完成右图中实验电路的连接。
如图,置于空气中的一不透明容器中盛满某种透明液体。液面上盖有一遮光板,将一带刻度的尺子靠近遮光板竖直放置(用手控制),尺子的零刻线可认为贴近遮光板。右侧有一水平放置的与液面等高的望远镜,用来观察尺子上的刻度。开始时通过望远镜恰好看到尺子上的16cm刻线。将尺子沿遮光板向左侧平移3cm时,通过望远镜恰好看到尺子上的20cm刻线。则此液体的折射率n=。(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某同学利用重锤自由下落过程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已经选定一条纸带,数据如图所示。(打点间隔时间为0.02s)
(1)该同学利用“1”到“3”点之间的平均速度代替“2”点的瞬时速度v2,然后验证从0点到“2”点机械能守恒。由图中数据可计算出v2=___1.55__m/s;若重锤质量为m(kg),则重锤到达“2”点时的动能为____1.20m___J;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9.80m/s2,则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为____1.18m____J。由此该同学得到,所以得出实验允许误差范围内机械能守恒的结论(本小题中取三位有效数字)
(2)上述验证合理吗?若不合理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不合理,因为0点对应的动能不为零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将轻弹簧放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一端与轨道的A端固定在一起,另一端正好在轨道的B端处,轨道固定在水平桌面的边缘上,桌边悬一重锤。利用该装置可以找出弹簧压缩时具有的弹性势能与压缩量之间的关系。
(1)为完成实验,还需下列哪些器材?答:。(只填序号)
A.秒 | B.刻度尺 | C.白纸 | D.复写纸E.小球 |
(2)如果在实验中,得到弹簧压缩量x和小球离开桌面后的水平位移s的一些数据如下表,则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压缩量的平方成正比。
实验次序 |
1 |
2 |
3 |
4 |
x/cm |
2.00 |
3.00 |
4.00 |
5.00 |
s/cm |
10.20 |
15.14 |
20.10 |
25.30 |
某实验室可利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动能定理”。如图,他们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用不可伸长的轻细线将其通过一个定滑轮与钩码相连,用速度传感器记录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大小中车中可以放置砝码。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测量小车(包括拉力传感器)的质量M1;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正确连接所需电路;
②将小车停在靠右方的C位置,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及小车通过A、B时的速度。
③在小车中增加砝码或重复②的操作。
(2)下表是他们测得的一组数据,其中M是M1与小车中砝码质量之和,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度的平方差,可以据此计算出动能变化量△E,F是拉力传感器受到的拉力,W是F在A、B间对小车所作的功。表格中的△E3=,W3=。(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分析下表,在误差范围内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造成误差的原因。
数据记录表
次数 |
M/kg |
![]() |
△E/J |
F/N |
W/J |
1 |
0.500 |
0.760 |
0.190 |
0.400 |
0.200 |
2 |
0.500 |
1.65 |
0.413 |
0.840 |
0.420 |
3 |
0.500 |
2.40 |
△E1 |
1.220 |
W3 |
4 |
1.000 |
2.40 |
1.20 |
2.420 |
1.21 |
5 |
1.000 |
2.84 |
1.42 |
2.860 |
1.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