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思二首(其一)
贾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
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说说你的理解。
下面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请认真阅读,回答后面的问题。
题乌江亭(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三首诗的评价角度有什么不同?
杜牧的诗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王安石的诗是从_______________的角度来评价的;李清照的诗是从_______________的角度来评价的。这三首诗的作者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例: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沁园春·长沙》上阕,回答问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句中有两个字用得非常妙,请找出并分析其妙处。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中的“问”字值得玩味,诗人为什么要问?从问中表现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戏为塞外绝句(之六)①
[清]林则徐
天山万笏②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
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注】①林则徐因领导禁烟运动而被革职,谪戍伊犁。这首七绝作于赴戍新疆伊犁途中。②笏:封建时代大臣朝见天子所执的狭长的手板。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作具体分析。(4分)
答: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 中秋
米芾
砧声送风急,蟋蟀思高秋。我来对景,不学宋玉①解悲愁。收拾凄凉兴况,分付尊中醽醁②,倍觉不胜幽。自有多情处,明月挂南楼。
怅襟怀,横玉笛,韵悠悠。清时良夜,借我此地倒金瓯③。可爱一天风物,遍倚栏干十二,宇宙若萍浮。醉困不知醒,欹④枕卧江流。
注:①宋玉,战国辞赋家,自古文人悲秋之说始于其《九辩》。②醽醁(líng lù),古代的一种美酒。③瓯(ōu),杯子。④欹(qī),斜倚,斜靠。 此词写中秋之夜,作者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意象?
古人认为米芾这首中秋词不因袭前人,有创新。你认为“新”在哪里?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7分)
君子于役
君子①于役②,不知其期,曷③至④哉?鸡栖于埘⑤,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⑥!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⑦?鸡栖于桀⑧,日之夕矣,羊牛下括⑨。 君子于役,
苟⑩无饥渴!
注解:①君子:此处称丈夫。②役(yì):苦役。③曷:何时。④至:归家。
⑤埘(shí):鸡舍。⑥如之何勿思:如何不思。⑦佸(huó):聚会、相会。⑧桀(jié):鸡栖的木架。⑨括:通“佸”,聚集,此指牛羊放牧回来关在一起。⑩苟:大概,也许。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于役》以徭役和战争为题材,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 |
B.第一层,直抒胸臆盼望丈夫归来。第二层,从正面描写,家畜尚且出入有时,而人却无归期。第三层,极言思念之深,不能自已。 |
C.“君子于役,苟无饥渴”细腻地传达了这位妇女的矛盾心理,君子既然没有归期,只好退一步想,希望他在外面不要受饥受渴。 |
D.“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十二个字,就勾画出一幅典型的农村晚景图,画面中充满了恬静的气氛,以此来反衬女主人公的心情,是很耐人寻味的。 |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的作用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思妇的什么情感?用什么艺术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