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先妣事略
归有光
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外曾祖讳明;外祖讳行,太学生;母何氏。世居吴家桥②,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直,与人姁姁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入城,则缉,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铒,率人人得食。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
【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十六来归 来归:出嫁,嫁过来 |
B.室靡弃物 靡:没有 |
C.每至夜分 夜分:半夜 |
D.遇童仆有恩遇:遇见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二子肖母也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
B.抚爱之,益念孺人 先妣抚之甚厚 |
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D.十六年而有妇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这是用儿时的无知来反衬今日的深切悲痛。 |
B.“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从侧面道出了母亲的为人宽厚。 |
C.“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这一笔道出了母亲去世前牵挂幼子的慈爱。 |
D.“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中“馀则茫然矣”道出了自己当时因年幼,对母亲记忆模糊,感情不深。 |
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译文:
(2)、遇童仆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
译文: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
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会父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撰《魏蜀吴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曰:“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暠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竟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次少之。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横线的字在用法上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坐是沉滞者累年②停车坐爱枫林晚
③可觅千斛米见与④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
“坐是沉滞者累年”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
A.“屡被谴黜”“乡党以为贬议” |
B.“寿独不为之屈”“屡被谴黜” |
C.“会父忧,有疾,使婢丸药”“乡党以为贬议” |
D.“蜀平” |
“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A.认为陈寿即使未能远避嫌疑,推究实情也还不至于被贬废。 |
B.认为陈寿即使未能远避嫌疑,按原本情况也还不至于被贬废。 |
C.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按原本情况还不至于被贬废。 |
D.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推究实情还不至于被贬废。 |
“会父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句子的正确意思是( )
A.恰逢父亲忧伤,自己又有病,就让女仆做药丸,朋友前去看到了这些,(于是)乡里人对他的评价很低。 |
B.看见父亲忧伤,又有病,就让女仆做药丸,朋友前去看到了这些,(于是)乡里人对他的评价很低。 |
C.恰逢父亲去世,自己又有病,就让女仆把药做成丸状,朋友前去看到了这些,(于是)乡里人对他的评价很低。 |
D.看见父亲去世,自己又有病,就让女仆把药做成丸状,朋友前去看到了这些,(于是)乡里人对他的评价很低。 |
(5)对传文自“或云”至末尾一段内容正确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反映了陈寿撰史的态度有欠严肃、公允,有挟私报复之嫌。 |
B.交代了陈寿低评丁仪、丁暠及诸葛亮、诸葛瞻的原因。 |
C.评价诸葛亮、诸葛瞻有别于丁仪、丁暠,褒贬不同,侧重各异。 |
D.陈寿客观记载了诸葛亮、诸葛瞻的弱点与不足,议论他的人因此就少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③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节选自《明史》)
【注】①蠲(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③丁:遭逢。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雄:雄壮、雄伟 |
B.钟佯不省,左右顾问佯:假装 |
C.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藉:借 |
D.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视:主管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况钟刚正廉洁的一组是()
①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②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③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④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⑤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
⑥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⑤ | D.②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况钟到苏州一上任,就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严惩那些豪强猾吏,痛斥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大为震动,从此全都奉法行事。 |
B.况钟在苏州为政期间,办事周密,执政为民,不仅下大力气惩恶扬善,而且为老百姓减免赋税,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 |
C.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吴江人平思忠对他有恩,况钟就多次拜见平思忠,深表谢意,对待平思忠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去侍奉平思忠。 |
D.况钟几次因故要卸任或离任,都被老百姓请求并经朝廷批准而继续留任,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况钟的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
②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蒋贵,字大富,以燕山卫卒从成祖起兵。积功至昌国卫指挥同知。从大军征交阯及沙漠,迁都指挥佥事,掌彭城卫事。
宣德二年,四川松潘诸番叛,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一日十数战,大败之。进都指挥同知,镇守密云。七年复命为参将,佐怀镇松潘。明年进都督佥事,充副总兵,协方政镇守。又明年,诸番复叛,政等分道进讨。贵督兵四千,攻破任昌大寨。会都指挥赵得、宫聚兵以次讨平龙溪等三十七寨,斩首一千七百级,投崖坠水死者无算。捷闻,进都督同知,充总兵官,佩平蛮将军印,代政镇守。
英宗即位,以所统皆极边地,奏增军士月粮。正统元年召还,为右都督。阿台寇甘、凉,边将告急。命佩平虏将军印,帅师讨之。贼犯庄浪,都指挥江源战死,亡士卒百四十余人。侍郎徐晞劾贵,朝议以贵方选军甘州,势不相及。而庄浪乃晞所统,责晞委罪。置贵不问。
明年春,谍报敌驻贺兰山后。诏大同总兵官方政、都指挥杨洪出大同迤西,贵与都督赵安出凉州塞会剿。贵至鱼儿海子,都指挥安敬言前途无水草,引还。镇守陕西都御史陈镒言状,尚书王骥出理边务,斩敬,责贵立功。贵感奋,会朵儿只伯惧罪,连遣使入贡,敌势稍弱。贵帅轻骑败之于狼山,追抵石城。已,闻朵儿只伯依阿台于兀鲁乃地,贵将二千五百人为前锋往袭。副将李安沮之,贵拔剑厉声叱安曰:“敢阻军者死!”遂出镇夷。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会任礼亦追敌至黑泉,阿台与朵儿只伯以数骑远遁,西边悉平。
十四年正月,贵卒,年七十。赠泾国公,谥武勇。
选自《明史·卷一百五十五·列传第四十三,有删节》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
B.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
C.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
D.敌失马/挽弓步斗/贵纵骑蹂击/指挥毛哈阿奋入其阵/大败之/复分军为两翼/别遣百骑乘高为疑兵/转战八十里。 |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
D.文中“谥武勇”的“谥”是谥号。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蒋贵出身低微,作战勇猛。他以燕山卫一名士兵的身份随从成祖起兵,因为作战勇猛,不断累积军功,从昌国卫指挥同知一路升官,曾经升至总兵。 |
B.蒋贵身经百战,深受朝廷信赖。阿台侵犯庄浪时,侍郎徐晞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而弹劾了蒋贵,但是朝廷明察秋毫,追究了徐晞,并没有问责蒋贵。 |
C.蒋贵身处高位,心系士兵。因为所管辖的都是非常偏远的地方,所以他向英宗皇帝奏请增加军士的月粮。英宗很生气,于是他被召回担任右都督。 |
D.蒋贵智勇双全,立功边塞。在征讨阿台时,他不仅分兵为两翼,而且还派一百名骑兵登上高处布为疑兵迷惑敌人,迫使敌人远遁,从而平定西部边境。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充右参将,从总兵官陈怀讨之。募乡导,绝险而进,薄其巢。
②②间道疾驰三日夜,抵其巢。阿台方牧马,贵猝入马群,令士卒以鞭击弓韣惊马,马尽佚。
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未尝废离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犹蒙矜育④愿陛下矜悯愚诚
A.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 B.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
C.①②不同, ③④相同。 |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胡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也。世有冠冕,为西夏著姓。叟少聪敏,年十三,辨疑释理,知名乡国。其意之所悟,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学不师受,友人劝之,叟曰:"先圣之言,精义入神者,其唯《易》乎?犹谓可思而过半。末世腐儒,粗别刚柔之位,宁有探赜① 未兆者哉?就道之义,非在今矣。”及披读群籍,再阅于目,皆诵于口。好属文,既善为典雅之词,又工为鄙俗之句。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时京兆韦祖思,少阅典坟,多蔑时辈,知叟至,召而见之。祖思习常,待叟不足。叟聊与叙温凉,拂衣而出。祖思固留之,曰:“当与君论天人之际,何遽而反乎?”叟对曰:“论天人者,其亡久矣。与君相知,何夸言若是也。”遂不坐而去。至主人家,赋韦、杜二族,一宿而成,时年十有八矣。其述前载,无违旧美,叙中世,有协时事,而未及鄙黩②。人皆奇其才畏其笔,世犹传诵之。
叟孤飘坎壈,未有仕路,遂入汉中。刘义隆梁、秦二州刺史冯翊吉翰,以叟才士,颇相礼接。授叟末佐,不称其怀。未几,翰迁益州,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时蜀沙门法成,鸠率僧旅,几于千人,铸丈六金像。刘义隆恶其聚众,将加大辟。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复还于蜀。法成感之,遗其珍物,价直千余匹。叟谓法成曰:“吾为德请,财何为也?”一无所受。
《魏书·胡叟传》节选
【注】①探赜(zé):探索深奥的道理。②鄙黩:轻蔑傲慢。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鲜有屈焉屈:屈辱 |
B.好属文属文:写文章 |
C.将加大辟大辟:死刑 |
D.遗其珍物遗:赠送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唯《易》乎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B.拂衣而出倚歌而和之 |
C.遂得免焉风雨兴焉 |
D.复还于蜀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下列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叟随入蜀,多为豪俊所尚 | B.而刘夙婴疾病 |
C.与成人交论,鲜有屈焉 | D.遂见用于小邑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叟与友人的交谈,显示出他对经典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当时那些缺乏真才实学的读书人的不屑。 |
B.文中叙述了胡叟在京城受人召见的过程,刻画出他言辞犀利,不能容忍他人怠慢自己的性格特征。 |
C.文章通过对胡叟为僧人解难一事的叙述,赞美胡叟敢为他人仗义执言但又不求回报的高尚品德。 |
D.胡叟聪明过人,少年成名,但因恃才傲物,言行偏激,得罪了京兆韦祖思,以致仕途受阻,一生坎坷。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姚政将衰,遂入长安观风化,隐匿名行,惧人见知。
②叟闻之,即赴丹阳,启申其美,遂得免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