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最美的月亮大 中 小
①那个中秋节他和母亲是在医院度过的。
②母亲的手术是临近中秋节做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本来以为是老毛病,但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癌症。在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母亲总是忍受着饥饿和痛苦,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年幼的他,独自支撑了这个家。他觉得不能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不是害怕母亲经受不住打击,而是害怕母亲拒绝治疗。他的孩子刚满2岁,妻子下岗了,他的收入是全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工作的母亲知道家里艰辛,很早以前就说过,如果患上癌症,就不治疗,因为她认为那样既浪费了钱也救不了命。
③他很孝顺,便和妻子哄着母亲说是小病能治好,但需要做手术,这样才把母亲骗进了医院。从手术室出来,经过他三天三夜的细心护理,母亲逐渐清醒过来,那天正是中秋节。母亲住院一个星期时间,他每天只吃一顿饭,即便这样,仍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现在他身上已经没钱了,只盼着妻子快点借到钱送来。
④夜晚,病房里冷冷清清,他守在母亲身边,同房的病人都回家团圆了。细心的他怕母亲触景伤情,就问母亲想吃点什么,似乎察觉到了什么的母亲只是说:“扶我下床,我想看一下月亮,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看到。”他听得眼眶一阵发酸,流下了泪,然而他知道,母亲这个时候是万万不能移动的。思索了片刻之后,他有了一个决定。继而叮嘱母亲不要乱动,就转身离开了。
⑤街上华灯初上,到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唯独他行色匆匆,孤单而焦急。饭店、小卖店、电子游戏室,他一个店铺接一个店铺地问:“有一个小时50元的工作吗?”但是店主们的回答都令他大失所望。终于,在一家搬运站里找到了10吨待搬的水泥。一袋水泥100斤,搬1吨6元。他挽起衣袖开始玩命地把一袋又一袋水泥从小山似的堆上扒到肩上,连他自己都没想到半个小时就把那10吨水泥搬到了车上。等到接过60元工钱的时候,才感到双腿如铅、头昏眼花,仿佛随时都可能晕倒,但他坚强地忍受着。
⑥他将挣来的钱买了一个深颜色的脸盆,剩下的钱全部买了月饼。他抱着脸盆和月饼回到了医院。路上他抱得紧紧的,生怕磕碰到怀里的月饼和脸盆,仿佛那是抱着母亲的命,回到病房,他把月饼摆在桌子上,然后掰开一个月饼,把最柔软的一块月饼馅递到母亲嘴边。看着脸色憔悴、满头大汗的儿子,母亲含着泪说:“我不吃,这病咱也不治了。”他笑着说:“你看看今年的月亮多圆多亮啊,您肯定会好的!”他端过盛满清水的脸盆放到母亲床前,月光展开透明的翅膀跃进盆里,圆圆的月亮随着盆里的波纹在水里行走,上下翻腾
⑦看着水中晶莹而富有生命的月亮,望着眼前的儿子,母亲心情好了许多:“真好看呢,比往年都好看。”他拉着母亲的手说:“明年您还要陪我看月亮!”母亲郑重地点点头。
⑧那一夜,母亲睡得非常安详,似乎已经远离了病痛。窗外月亮静静地悬挂着,虽然光芒依旧纤弱,但却仿佛迸射出了一种足以撕破无边黑暗的光明,一种足以融化天山冰雪的温暖。
⑨母亲开始配合每项治疗,出院时医生告诉他说:“这次手术做得很成功,你母亲能够再活10年甚至康复。”
⑩又是一年中秋,天上的月亮又圆了。母亲对儿子说:“去年在医院里看到的月亮是我这辈子看过的最美丽的月亮。”
简要概括文中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儿子。
结合上下文,理解第⑧段中“光明”和“温暖”的含义。
结合语境,对文中第六段⑥画线句子做简要赏析。
月光展开透明的翅膀跃进盆里,圆圆的月亮随着盆里的波纹在水里行走,上下翻腾。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本文内容写下自己的阅读感言。(50字以内)
【链接材料】
材料一: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需要报答最美好的人,这就是母亲!——转自     
奥斯特洛夫斯基
材料二:陈玉蓉的儿子叶海滨13岁那年被确诊为一种先天性疾病——肝豆状核病变,无法医治,最终可能导致死亡。为挽救儿子的生命,陈玉蓉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无法捐肝救子。陈玉蓉其后每天行走十公里,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来进行减肥计划,她坚持了7个月,脂肪肝奇迹般的没有了。最终顺利地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      ——2009年感动中国人物  陈玉蓉
我的感言: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中“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为下文中秋夜晚去挣钱埋下伏笔,做好铺垫。
B.第④段的“泪”是因为儿子心疼担心母亲,害怕失去母亲;第⑥段的“泪”是因为母亲知道自己患了癌症,想彻底放弃治疗又不想结束生命的矛盾、痛苦的心理。
C.第⑤段“街上华灯初上,到处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氛,唯独他行色匆匆,孤独而焦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强调了他的孤单和无奈,加重了情感色彩。
D.本文最后一段和鲁迅笔下的《社戏》结尾“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都有深化中心的作用,都代表了美好的回忆,表达了一种美好的追求。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共6分)
月亮,是古人心目中的宇宙精灵,《史记·天官书》云:“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神也。”古代天子在春天祭拜太阳,秋天祭拜月亮。人们不但在生活中崇拜月亮,在文学作品中也大量地描写、咏叹月亮。以李白为例,流传下来的九百多首诗中,竟有三百二十多首与月亮有关。
古人为什么对月亮情有独钟呢?大致原因有四:一是月亮是离人类最近的天体,人们十分关注它;二是月亮有规律的形状变化,上弦、下弦、月亏、月满等,引来人们的好奇;三是月光的清和、明亮、素雅,符合中国人善良、平和、含蓄的性格;四是古代文人常常为了功名或生计,背井离乡,辛苦辗转,,于是以月寄情,生发出许多感人的诗句,耐人寻味。
根据文段内容,在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特别向往“圆”的事物
B.“圆”的事物特别让人向往
C.因为月亮的美丽,令人亲近
D.只有美丽的月亮,令人亲近

结合文段内容,对画线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写出月亮在夜空中活泼灵动的姿态。
B.表明月亮在古代人心目中如神明一般的地位。
C.写出月亮清和、明亮、素雅的特点。
D.表明月亮有成为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的特性。

吃月饼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上初三的小明带着自制的月饼,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爷爷家过中秋。一进门,爷爷就乐呵呵地说:“我的乖孙儿来了,又长高了。”在这个场合下,小明该说什么呢?下列回答最恰当得体的一句是()

A.爷爷好。才几天不见啊,我哪能长那么快,您一定是老眼昏花了。
B.爷爷,我在家量过,没长个儿。这是我做的月饼,您快来尝尝吧。
C.妈妈,听到爷爷的话了吗?回家赶紧给我量量,看我长高了多少。
D.那太好了。爷爷您想我了吧?这是送给您的月饼,是我亲手做的。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题。
(一)故宫为什么是红色和黄色的
①故宫是何其的壮观,远远地望过去,金色的顶子,朱红的城墙,红黄相衬对立,层峦叠起间彰显着难以言明的皇家气派。身处其中,除了感受到鲜明的色彩冲击外,还能在不经意间体会出庄严和凝重。了解现代美术的人都知道,红色与黄色这两种色彩的组合是非常经典的搭配,难道修建故宫的人在几百年前就认同这样的色彩审美了?
② 紫禁城的建造是非常讲究的,布局、造型……每一处细节都是蕴涵着“君权神授”“皇权至上”理念的媒介,即使是颜色也不会例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颜色对于皇权,更加的至关重要。
紫禁城里到处漫飘的都是红、黄两色,偌大的紫禁城,色彩是比较单一的。之所以选择这两种颜色,主要是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传统文化里,红色一直被视为是一种表示喜庆的正色,寓意着庄严、幸福、吉祥。据考古学家发现,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就开始用红色的事物来装饰洞穴。据文献资料记载,周代以后的宫殿就已经开始普遍使用红色了。紫禁城承袭了以往宫殿的色彩美学,所以才使用了大量的红色。至于黄色正统地位的确定,源于华夏民族对文明起源的追述。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以及奔腾不息的九曲黄河,都使得黄色深深地印入了炎黄子孙的精髓之中,到了汉代,汉武帝刘彻确立“汉居土德”,至此,黄色便宜成了为汉朝皇权的象征,以后历朝相沿不变,均以黄色为贵。
④ 除了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阴五行学说也对红、黄色彩做出了全新的解释。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黄色届土,而土居中央,系万物之本,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多数宫殿的瓦顶皆以金黄色釉琉璃瓦覆盖,以显示无比的尊贵。此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而火为赤色,所以宫殿门、窗、宫墙多用红色,寓有滋生、助长之意,以示兴旺发达。
⑤ 明清两代修建紫禁城时,延续以往的传统,殿阁楼宇大都采用红墙黄瓦,色彩强烈耀眼,对比细腻突出,以达到金碧辉煌、和谐悦目的效果,形成气象宏伟而肃穆的整体,既表现了皇家的富丽堂皇,又反映了皇帝的“无上权威”和“天子至尊”。
⑥ 但是,紫禁城里不是只有黄色的房顶,由于有些建筑不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在规格上要低一个阶别,因此,有少数建筑用的是绿瓦或黑瓦。例如,南三所是皇子们居住的地方,故采用红墙绿瓦。论殿原是皇子们读书的地方,根据五行之说,青色即绿色,为木叶萌芽之色,象征温和的春天,方位为东,故用绿色琉璃瓦。庆时改做皇帝召见翰林学士、举行经筵讲学典礼的地方,所以屋顶也改用黄色。文渊阁是藏书楼,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黑色代表水的颜色,意在镇火,故为克水患,墙用青绿冷色,瓦用绿剪边黑琉璃。神武门内东西两侧原是章京护军值班所在,位北方属水,所以也用黑瓦。
⑦ 封建社会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这在建筑物的色彩上也要体现出来,按照规定,颜色的等级自上到下依次为黄、绿、青、蓝、黑、灰,黄色是最尊贵的颜色。北京城里的房子的色彩要按照级别适用,例如,紫禁城用金、黄、赤色调,公卿大员家的屋顶用绿瓦,百姓居住的民舍只能用黑、灰、白作为墙面及屋顶的色调。在北京城灰暗色调的映衬下,紫禁城的红墙绿瓦得到极大程度的突现,气势恢弘,而强烈的颜色对比也成了“至上皇权”的最佳展现。
(节选自《图说故宫六百年》2011年2月18日)
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
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在传统文化里,红色和黄色分别具有怎样的文化内涵。(4分)
画线句子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从这句来看,作者在介绍红、黄含义的时候,采用了什么逻辑顺序?
第⑥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有何作用?(4分)

阅读《敬业与乐业》中的节选文字,完成1-3题。(6分,每小题2分)
第二要乐业。“做工好苦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从口边流露出来。但是我要问他:“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难道又不苦?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不愿意做。不愿做逃得了吗?到底不能。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深入其中,看他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地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第三,职业性质,常常要和同业的人比较骈进,好象赛球一般,因竞争而得快乐。第四,专心做一职业时,把许多游思、妄想杜绝了,省却无限闲烦恼。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孔子自述生平,说道:“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这种生活,真算得上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本段中具有统领作用的一句是()

A.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B.第二要乐业。
C.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再客观的事。
D.这种生活,真算的人类理想的生活了。

本段主要论证方法列举正确的一项是()

A.因果论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B.因果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C.正反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D.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综合分析节选文字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
B.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先从司空见惯的“做工好苦呀”的叹气声中谈起,指出人生在世,做任何事都要讨神费力;对于无法逃避的事,与其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不如寻找出乐趣,最后谈出反之也都是有趣味的四条理由。这段文字论断严谨。
C.这段文字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论证法。
D.选段结尾处作者引用了孔子的话语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阅读《中国石拱桥》中的节选文字,完成(1-4)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作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本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A.赵州桥的特点 B.中国石拱桥
C.赵州桥 D.赵州桥的技术水平和艺术价值

选文中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打比方 B.下定义作比较
C.列数字下定义 D.打比方作诠释

选文中引用了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对其作用理解错误的是()

A.引用张嘉贞的赞语是为了说明赵州桥造型奇特。
B.引用张鷟的赞语是为了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
C.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表明赵州桥早在唐朝就受到了人们高度的赞扬。
D.引用张嘉贞和张鷟的赞语,是为了说明唐朝人才有较高的审美能力。

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州桥的特点之一是大拱长,便于车马上下。
B.赵州桥的特点之二是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样设计使桥梁坚固美观。
C.赵州桥的特点之三是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在一起,这样设计目的是为了让桥更美观。
D.赵州桥的特点之四是桥梁与周围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阅读阅读《阿长与〈山海经〉》中的节选文字,完成1—6小题。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选文所流露的情感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佩爱戴 B.惊讶恐惧 C.内疚同情 D.思念感激

联系全文看,阿长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下列概述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阿长是一个没有文化、粗俗、好事的人。
B.阿长是一个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的人。
C.阿长是一个懂得许多规矩、烦琐之至的人,但有时也是一个具有 大神力的人。
D.阿长是一个很不幸,但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是一个热情、朴实,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

对选文划双横线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寄托了作者对长妈妈深沉的怀念之情。
B.从全文看,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此结尾对阿长的“扬”达到了顶点。
C.地神是黑暗而又仁厚的,“我”祈祷神灵保佑,让阿长的灵魂得以永安。
D.此句不仅归纳了全文、升华了中心,还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凝聚力。

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的“确有伟大的神力”是“我”对阿长由衷的称颂。
B.文章不写阿长买书的过程是为了给读者留下足够的想像空间。
C.“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
了。”这番心理描写表明作者对阿长的关心询问并未放在心上,但并无瞧不起她,轻视她的意思。
D.“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一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当时震惊的情态。

文段中画横线句子所采用的表达方式是()

A.记叙 B.说明 C.抒情 D.议论

文中写叔祖的“疏懒”,写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运用的表现手法是

A.侧面烘托
B.欲扬先抑
C.对比反衬
D.前后呼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