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筑城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日:“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①,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经大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日: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②,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日:‘大雪应候③,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注释】①支备:调度战备。支,调度、支付。②踣(bó搏):跌倒。③应侯:顺应时令。 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2处,停顿处用“/”隔开。(每处1分,共2分)
使 秦 不 得 窥 吾 西 楚 不 得 窃 吾 南 韩 魏 不 得 持 吾 之 左 右。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A、百姓筑城,虽有少劳( ) B、臣怪之(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①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②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家无婢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岂大将安乐时?" 飞辞不受,玠益敬之。少嗜酒,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欲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节选自《宋史•岳飞传》,有改动)
【注释】①吴玠:人名,岳飞的朋友。②名姝:有名气的美女。③宵旰:即宵衣旰食,天不亮起床,天黑才吃饭,形容终日操劳。④营第:建造宅子。
(1)下列各组加点的词,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至若春和 景明 |
四时之 景不同 |
B.而或长烟 一空 |
上下 一白 |
C.吴玠 素服飞 |
吴广 素爱人 |
D.饰名姝 遗之 |
是以先帝简拔以 遗陛下 |
(2)下列对【甲】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停顿的判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3)下列对【甲】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译文:我曾经探求过古人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译文:不凭借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
C.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译文:处在僻远的江湖就为他们的国君忧虑。 |
D.然则何时而乐耶? |
译文: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
(4)下列对【甲】【乙】选文的理解与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①段以"至若"领起,语言骈散结合,格调高亢,节奏明快有力,
B.【乙】文表现了岳飞是一个孝顺、自律、善用人才、以天下为己任的人。
C.【甲】文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乙】文通过记录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形象。
D.【甲】【乙】两文体裁各异,但都表现出"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家国情怀。
(5)把"文言文阅读"【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飞辞不受,玠益敬之。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 ①贫吊 ②死,与百姓同其劳……使范蠡与大夫柘稽行成 ③,为质于吴。二岁而吴归蠡。
至明年春,吴王北会诸侯于黄池,吴国精兵从王,惟独老弱与太子留守。 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 ④,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
(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有删改。)
【注释】①振:救济。②吊:慰问。③成:讲和,和解。④弊:同"疲"。
(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傅说 举于版筑之间 |
举:选拔,任用 |
B.人恒 过 |
过:错误 |
C.越王勾践 反国 |
反:同"返",返回 |
D.厚 遇宾客 |
遇:对待,招待 |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舜发于畎亩 之中 |
属予作文以记 之(《岳阳楼记》) |
B.行拂乱 其所为 |
安陵君 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
C.置胆 于坐 |
公与之乘,战 于长勺(《曹刿论战》) |
D. 而越大破吴 |
康肃笑 而遣之(《卖油翁》) |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开篇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发现和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性。
B.【乙】文写的是:越国战败后,越王勾践立志发愤图强,卧薪尝胆,通过礼贤下士、与民同劳等一系列措施,最终大败吴国。
C.【甲】文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经受磨练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D.【乙】文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终破吴的故事可以用作[甲]文中心论点的事实论据。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勾践伐吴,吴师败,遂杀吴太子。
(5)【甲】文中六位历史人物的事例和【乙】文中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以是: |
②主人日 再食 |
再: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中"余之专"指的是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食 或尽粟一石 |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
B. 安求其能千里也 |
尔 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
C.骈死 于槽枥之间 |
宋君令人问之 于丁氏(《穿井得一人》) |
D. 其真不知马也 |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策之不以其道
A.斗折 蛇行(《小石潭记》
B.横柯 上蔽(《与朱元思书》)
C.不 蔓不枝(《爱莲说》)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
B.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
D.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
①持 汤沃灌
②同舍生皆 被绮绣
③ 腰白玉之环
④弗 之怠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宋濂求学如此艰难,但他为何没有放弃?结合文中句子,说说你的理解。
(4)与当年作者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应树立怎样的苦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