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4中考江西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③惩艾:惩戒。④曩:从前。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⑥搴:读qiān。⑦勒:编。
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A.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辄(         )        (2)比(           )
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
秦观在少时读书和后来治学道路上分别遇到了什么问题?
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客至①   [唐]杜甫   
舍②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③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④。 肯⑤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⑥尽余杯⑦。
注释: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明府,县令的美称。②舍:指家。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 ④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⑤肯:能否允许。⑥呼取:叫,招呼⑦馀杯:余下来的酒。   
(二)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认真阅读上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A)材料一中客至是什么季节?(B)这是一首七言_______,(C)这种诗体颔联和颈联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仔细阅读材料一,我们会发现首联、颔联内容为A客,颈联、尾联为B客(各填一动词)。
、解释材料二中加点的字词。
、材料二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请在材料二中找出与“公取自食之”中的“食”意思相同的词。
、比较两则材料,说说杜甫和王安石各有什么传统美德?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选自《》,作者,战国末秦国人。
、与“而剑不行”的“而”用法相同的是()
A、先自度其足,置之其坐 B、至之市,忘操之 C、拔山倒树
、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是,这句话的意思是
、这个故事使你悟出的道理是:______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这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朝作家,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1)于土墙凹凸处()(2)丛草林()
(3)以土砾凸者为()(4)出神()
(5)凹者为 ()(6)数十()
、诵读选文,分别概括两段所记之趣。
(1)___________之趣(2)___________之趣
、选文中共有两个成语,请找出并分别造句。
(1)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第二段划线句子的大意,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像,写一段情趣盎然的文字。

阅读下面古文
建安五年,曹公东征,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白马,羽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辽以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 (节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释]①曹公:即曹操。下文的“羽”和“绍”分别为关羽、袁绍。 ②禽:通“擒”。 ③白马:地名。④封:封存。
.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张辽曰曹公
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
.下列句中划线词与“左右欲追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怅恨久 B.又间令吴广次所旁丛祠中
C.先帝称曰能 D.孤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吾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2处)(2分)
曹 公 曰 彼 各 为 其 主 勿 追 也
.面对曹公厚赐,关羽“终不留”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百许头,皆若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解释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乐:②可:③空:④清: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③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