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
|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这里面“独特社会”的含义是
| A.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 |
| B.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 |
| C.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 |
| D.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 |
“没收官僚资本归人民的国家所有,……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的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据所学知识判断,该材料出自
|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
|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C.1956年《论十大关系》 |
| D.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
古代中国纺织业历史悠久、技术精湛。下列对其发展节点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 A.原始遗址中出土的骨梭、陶纺轮等说明丝织业已经萌芽 |
| B.汉代丝织品远销大西洋为中国赢得“丝国”称呼 |
| C.唐代私营纺织业规模扩大,官营纺织业衰落 |
| D.明代部分地区纺织业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
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是
| A.农业动力的变化 | B.灌溉工具的变化 |
| C.耕种工具的变化 | D.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
我国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成称‘蔡侯纸’。”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依据考古可知西汉时期已发明了造纸术 |
| B.根据史料记载可以推断中国造纸术源于蔡伦 |
| C.蔡伦发明造纸术后,纸成为重要的书写工具 |
| D.东汉时期是造纸技术发明和改进的重要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