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传
晁错为人峭直刻深,上善之。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错上言兵事,文帝嘉之。由是迁中大夫。错又言宜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书凡三十篇。文帝虽不尽听,然奇其材。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爰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法令多所更定。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喧哗。后十余日,吴、楚七国俱反,以诛错为名。上问爰盎曰:“计安出?”盎对曰:“方今计,独有斩错,复其故地,则兵可毋血刃而俱罢。”上默然良久。后乃使中尉召错,绐①载行市。错衣朝衣,斩东市。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为将。还,见上。上问曰:“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为反数十岁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且臣恐天下之士箝口不敢复言矣。”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之,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猝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于是景帝喟然长息,曰:“公言善。吾亦恨之!”
注释:①绐:欺骗。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不同于其他选项的是(2分)( )
A.上发兵以御之 B杀之以应陈涉
C.故请削之,以尊京师 D以诛错为名,其意不在错也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2分)( )
A.晁错才学出众,为人严峻刚直,因而受到文、景两代皇帝的器重,许多法令都按照他的意见更改修定,他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妒忌。 |
B.晁错在文帝时就进言主张削弱诸侯,还就更定法令等事数十次上书,文帝虽然没有完全采纳他的意见,但很赏识他的才学。 |
C.晁错得到景帝信任,终于达到削弱诸侯的目的,不料却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维护了朝廷的利益却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 |
D.汉景帝听信爰盎的话错杀了晁错,其危害是不但替诸侯报了仇,还从此堵住了忠臣直言进谏的路,可惜醒悟得太晚了。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①太子善错计策 善: ②复其故地 复:
③错衣朝衣,斩东市 衣: ④吾亦恨之 恨: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是时匈奴强,数寇边,上发兵以御之。(2分)
(2)计划始行,猝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2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一文,完成下面题目。
风烟俱净,天上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划线的字。
(1)一百许里:(2)从流飘荡:
(3)横柯上蔽:(4)在昼犹昏:翻译句子。
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②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在文中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句。
作者描绘富春江山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个字;第二段承“异水”二字,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点,具体生动地描绘;第三段承“奇山”二字,多层次多角度展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美。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普①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②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选自《宋史?赵普传》)
【注释】①普:赵普,字则平,北宋政治家,922年于幽州蓟州(今北京城西南)。②龌龊(wò chuò):气量狭隘,拘于小节。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⑴太祖素恶其人( )⑵刑以惩恶 ( )赵晋为什么要力劝太祖升“当迁官”者?(用自己的话回答)
这篇短文用了哪些方法凸显赵普性格特点的?
读罢全文,你觉得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开元末,擢①进士第。巡繇②太子通事舍人出为清河令,治绩最,而负节义,或以困厄归者,倾赀③振护无吝。更调真源令。土多豪猾,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巡下车,依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安禄山反,遂起兵讨贼,从者千余。巡驰骑决战,身被创不顾,士乃奉巡主军。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当此时,王命不复通,大将六人白巡以势不敌,且上存亡莫知,不如降。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率军士朝,人人尽泣。巡引六将至,责以大谊,斩之。
(节选自《旧唐书·张巡传》)
【注释】①擢(zhuó):提拔,提升。②繇(yóu):由,从。③赀(zī):通“资”,资财。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⑴大吏华南金树威恣肆( )⑵巡阳许诺( )这篇文章写了张巡的哪几件事?简要概括。
张巡是如何处置劝降的六大将的?(用自己的回答)
张巡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呢?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①。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②。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③。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④。南冥者,天池也⑤。《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⑥。”蜩与学鸠笑之⑦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⑧?”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⑨。之二虫又何知⑩!
(选自《庄子·内篇·逍遥游》)
【注释】①冥:亦作溟,海之意。鲲(kūn):传说中的大鱼。②鹏:大鸟之名。③怒:鼓起翅膀。垂:边远,后写作“陲”。④海运:汹涌的海涛;一说鹏在海面飞行。徙:迁移。⑤天池:天然大池。⑥击:拍打。抟(tuán):环旋往上飞,一说拍击的意思。扶摇:由地面盘旋而上的暴风。息:风。 “去以六月息者也”可译为凭借六月的大风离开。⑦蜩(tiáo):蝉。学鸠:一种小灰雀。⑧决(xuè):迅疾。 枪(qiānɡ):触、碰。抢:通“枪”。控:落下来。 奚以:何以。⑨适:往,去到。莽苍:迷茫的郊野。反:返回。果然:饱的样子。宿:一夜。⑩之:这。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其翼若垂天之云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⑴志怪者也( )⑵去以六月息者也( )蜩和学鸠为什么讥笑鲲鹏呢?(用自己的话回答)
庄子对蜩和学鸠的态度是怎样的?哪句话表现最为明显?
你更敬佩鲲鹏还是更敬佩蜩和学鸠?为什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民食果蓏①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②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③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④。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鲧⑤、禹⑥决渎⑦。近古之世,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今有构木钻燧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
(节选自《韩非子·五蠹》)
【注释】①蓏(luǒ):草本植物的果实。②燧(suì):取火器。③说(yuè):喜悦。④燧人氏:古代传说钻木取火的发明者,教人熟食。⑤鲧(ɡǔn):人名,夏禹的父亲。⑥禹(yǔ):传说中国夏代的第一个君主,是远古夏部落领袖。他曾经治过洪水。⑦渎(dú):水流。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⑴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⑵必为新圣笑矣( )短文中提到了好几个古代神话传说,请概括出来。
示例:巢氏构木筑巢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短文主旨句的意思。
这篇短文告诉我们要勇于创新,请以此内容引用或自创几句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