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未知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

政府视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治

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

A.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

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

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

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A.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