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甲]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丙]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下列各组句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B.当余之从师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C.色愈恭,礼愈至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D.益慕圣贤之道自以为大有所益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C.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D.蒙乃始就学。 |
把文言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甲][乙]两文都是长者劝后辈读书,劝说方式有何相同之处?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丙]诗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这样写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丙]诗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阅读理解
五柳先生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揭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手?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嗜:________ ⑵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造:__________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赞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传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
[注]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
| A.惧而谋诸医(谋划) | 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
| C.疾未易为之(变换) |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 |
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
| A.以: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
| B.且: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
| C.虽: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 |
| D.而: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
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
|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
|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
|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
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描绘了一个的美妙境界。
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⑵。
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
|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
|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
|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
|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
文言文阅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本文选自课文(),作者是()朝代的(),他的代表作为()。
在横线上填上原文。、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沿溯阻绝()(2)或王命急宣()
(3)略无阙处()(4)不见曦月()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的最后一段描写的是三峡哪一时节的景色?渔歌的引用给文章增添了什么色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三)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解释下列词语。( 4分)
夫环而攻之环:兵革非不坚利也兵革: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攻亲戚之所畔畔:翻译以下句子。( 2分)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道”指的是:()
| A.道德 | B.道理 | C.施“仁政”,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 D.道路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本章所提观点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