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1装置来一次性完成N、C、Si三种非金属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设计了如图2装置来验证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A、B、C三处分别是沾有NaBr溶液的棉花、湿润的淀粉KI试纸、湿润红纸。已知常温下浓盐酸与高锰酸钾能反应生成氯气。
(1)甲同学设计实验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选用物质的名称:A__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__;
上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写出B处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uCl2溶液有时呈黄色,有时呈黄绿色或蓝色,这是因为在CuCl2的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u(H2O)4]2++4C1一 [CuCl4]2- +4H2O
蓝色黄色
现欲使溶液由黄色变成黄绿色或蓝色,请写出两种可采用的方法
⑴
⑵。
如右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 ℃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 5 mL 盐酸于试管中.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由实验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
实验室需要450ml 0.12mol/L的NaOH溶液,有如下操作:
①把称好的NaOH放入小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
②根据计算用托盘天平称取NaOH克。
③把①所得溶液小心转入一定容积的容量瓶中。
④继续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液面距刻度线1cm-2cm处,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蒸馏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⑤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每次洗涤的液体都小心转入容量瓶,并轻轻摇匀。
⑥将容量瓶瓶塞塞紧,充分摇匀。
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上述步骤中要称量的NaOH固体为克
⑵操作步骤的正确顺序为(填序号)。
⑶实验室有如下规格的容量瓶:①100mL ②250mL ③500mL ④1000mL,本实验选用
(填序号)。
⑷本实验用到的基本实验仪器除托盘天平,药匙以外还有:。
⑸误差分析:(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称量NaOH固体时,物码倒置(1克以下用游码)
②没有进行操作步骤⑤
③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水
④某同学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⑤定容,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拿胶头滴管又加入蒸馏水使液体凹液面再次与刻度线相切。
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
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如果用6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填“相等、不相等”),简述理由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NH3·H2O)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某学生为了验证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产物,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⑴写出编号仪器的名称:②
⑵浓H2SO4的作用是。
⑶本实验需要加热的装置为(填字母编号)。
⑷写出装置C、D中可观察到的现象:C ,D。
⑸ D中反应每生成1个水分子,转移的电子数为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