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化学实验”进课堂,某化学教师为“氯气与金属钠反应”设计了如下装置与操作以替代相关的课本实验。实验操作:钠与氯气反应的装置可作如图改进,将一根玻璃管与氯气发生器相连,玻璃管内放一块黄豆粒大的金属钠(已吸净煤油),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花球。先给钠预热,到钠熔融成圆球时,撤火,通入氯气,即可见钠着火燃烧,生成大量白烟。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 A.反应生成的大量白烟是氯化钠晶体 |
| B.玻璃管尾部塞一团浸有NaOH溶液的棉球是用于吸收过量的氯气,以免其污染空气 |
| C.钠着火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
| D.若在棉球外沿滴一滴淀粉碘化钾溶液,可根据颜色变化判断氯气是否被碱液完全吸收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NaAlO2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有沉淀和气体生成 |
| B.取相同浓度的NaCl溶液和NaClO溶液,NaCl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大于NaClO溶液中离子的总浓度 |
| C.某盐的溶液呈酸性,该盐一定发生了水解反应 |
| D.pH相同的盐酸和氯化铵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相同 |
下列运用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能发生水解的事实无关的是
| A.实验室盛放碳酸钠溶液的试剂瓶必须用橡胶塞而不能用玻璃塞 |
| B.泡沫灭火器用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使用时只需将其混合就可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的泡沫 |
| C.厨房中常用碳酸钠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
| D.可用碳酸钠与醋酸制取少量二氧化碳 |
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再加热蒸干并在300℃时充分灼烧至质量不变,最终一定能得到纯净物的是
| A.向FeSO4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
| B.向NaHCO3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Na2O2粉末 |
| C.向NaI和NaBr混合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
| D.向NaOH溶液中加入过量AlCl3 |
下列变化不属于盐类水解反应的是
①NH3+H2O
NH4++OH-②HCO3-+H2O
H2CO3+OH-
③HCO3-+H2O
H3O++CO32-④Al3++3HCO3-=Al(OH)3↓+3CO2↑
⑤AlO2-+HCO3-+H2O=Al(OH)3↓+CO32- ⑥NH4++2H2O
NH3·H2O+H3O+
| A.①③⑤ | B.②③⑤ | C.①④⑤ | D.①③ |
下列各选项所述的两个量中,前者一定小于后者的是
| A.纯水在25℃和100℃时的pH |
| B.在相同温度时,10mL0.1mol•L-1的醋酸溶液与100mL 0.01mol•L-1的醋酸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 |
| C.用0.1mol•L-1NaOH溶液分别中和pH、体积均相同的醋酸和盐酸,所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 |
| D.相同温度下,0.1mol•L-1的醋酸溶液和0.3mol•L-1的醋酸溶液中的电离平衡常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