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如图4—lO所示为用频闪摄影方法拍摄的研究物体做平抛运动规律的照片。图中A、B、C为三个同时由同一点出发的小球。AAˊ为A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υ运动的轨迹。BBˊ为B球以速度υ被水平抛出后的运动轨迹。CCˊ为C球自由下落的运动轨迹。通过分析上述三条轨迹可得出结论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三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两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两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三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三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

①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中必需的是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
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
②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

(4分)一个实验小组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使用两条不同的轻质弹簧a和b,得到弹力与弹簧长度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测得的弹力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6分)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部分计数点如图2-3所示。每相邻两点间还有四点未画出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50Hz的低压交流电,求打点计时器打“2”时,小车的速度v2=____m/s,小车的加速度a=___m/s2.请你依据本实验原理推断第7计数点和第8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大约是___m。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在做“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装置如图7
(1)需要的测量仪器或工具有
A.秒表 B.天平 C.刻度尺
D.重锤线 E.打点计时器 F.圆规
(2)必须要求的条件是
A.两小球碰撞时,球心必须在同一高度上
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必须水平
C.入射球和被碰球的质量必须相等,且大小相同
D.入射球每次必须从轨道的同一位置由静止滚下

(3)某次实验中得出的落点情况如下图所示,假设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则入射小球质量m1和被碰小球质量m2之比为____________

(4)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下述正确的是 ( )
A.碰撞前入射小球的速度方向,碰撞后两小球的速度方向不是在同一直线上。
B.倾斜部分轨道对入射小球的摩擦力作用。
C.没有测量高度,算出具体的平抛时间
D.测量长度的误差

(5)某同学改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依次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Ⅰ.在一块平木板表面先后钉上白纸和复写纸,并将该木板竖直立于紧靠槽口处,使小球a从斜槽轨道上某固定点处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并在白纸上留下痕迹O;
Ⅱ.将木板向右平移适当的距离固定,再使小球a从原固定点处由静止释放,撞到木板上得到痕迹B;
Ⅲ.把小球b静止放在斜槽轨道水平段的最右端,让小球a仍从原固定点处由静止释放,和小球b相碰后,两球撞在木板上得到痕迹A和C;
Ⅳ.用天平测得a、b两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a、mb,用刻度尺测量纸上O点到A、B、C三点的距离分别为y1、y2、y3;用实验中所测得的量来验证两小球碰撞过程动量守恒,其表达式为.

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已知单缝与双缝间的距离L1=100mm,双缝与屏的距离L2=700mm,双缝间距d=0.25mm。用测量头来测量亮纹中心的距离。测量头由分划板、目镜、手轮等构成,转动手轮,使分划板左右移动,让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对准亮纹的中心(如图(乙)所示),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另一条亮纹的中心,记下此时手轮上的读数。

①分划板的中心刻线分别对准第1条和第4条亮纹的中心时,手轮上的读数如图14-4(丙)所示,则对准第1条时读数x1=_______mm、对准第4条时读数x2=_______mm
②写出计算波长λ的表达式,λ=_________(用d、x1、x2等符号表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