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22~23题。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直接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
C.环节③在低纬地区最弱
D.环节④的运动方向与下垫面无关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
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根据气温年较差的大小及最高、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可将气温的年变化分为赤道型、热带型、温带型、摄地型,影响其划分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拔高低 C.大气环流 D.地面状况

以下关于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技术导向型工业都分布在发达国家
B.交通条件决定了城市的发展规模
C.科技发展降低了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D.平原地区一般是所在国粮食生产基地

下图是—位“驴友”在黄山拍摄的景观图片,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图片拍摄时间最有可能是

A.元旦假期 B.五一假期 C.重阳节 D.十一假期

此时,太阳位于拍摄者的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下图所示为某城市制造业与服务业空间分布模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与1995年相比,2009年该城市产业分布变化

A.制造业密度差别在市区最大
B.市区服务业、制造业密度均增大
C.制造业向近郊区集聚,服务业密度由市区向郊区减少
D.服务业、制造业密度均由市区向郊区减小

下列因素中,与图中各曲线形态变化的关联性不大的是

A.地价水平 B.技术人才 C.交通通达度 D.环境优劣

下图为某市市内跨区人口迁移流向分布示意图(箭头粗细表示迁移量大小)。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该市跨区人口迁移,可能会使

A.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小 B.近郊区人口密度减小
C.远郊区人口密度增加 D.近郊区人口数量增加

可推测该市

A.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 B.老龄化现象很明显
C.人口城市化逐渐提高 D.城市“空心化”现象明显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