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月22日,我国“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经过300 天、43230海里的环球航行后顺利返回青岛。这次环球大洋科考,我国科学家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5个区域进行深海探测,采集样品,对周边生态现象等进行综合研究。图为这次考察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34~35题。有关图中①~④所在国家或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联系地中海和大西洋重要通道 |
B.②所在大洲是人口增长最快的洲 |
C.③所在地区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
D.④附近有世界著名大渔场 |
2005年12月,考察船从②启航回国,其中从②~③海区航行时
A.一直顺水航行 |
B.以逆水航行为主 |
C.顺水航行里程长于逆水航行里程 |
D.先逆水后顺水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的景观属于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 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
下列叙述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主要是受水分条件影响而形成的是
A.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所经历的自然带 |
B.燕子春来秋![]() |
C.沿埃及尼罗河谷地绿色长廊所见的自然带 |
D.攀登新疆博格达峰所经历的自然带 |
世界各大陆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差异最大的是
A.非洲大陆 | B.南美大陆 | C.亚欧大陆 | D.澳大利亚大陆 |
下列描述的植被变化属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的是
A.秦岭南坡比北坡林木茂盛 |
B.横断山区垂直自然带谱明显 |
C.坐火车看到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沿途植被明显变化 |
D.乘飞机看到从海南省到漠河镇沿线植被发生明显变化 |
图3--1所示范围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属于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纬度地带)分异 |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经度地带)分异 |
C.垂直地域分异 | D.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