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1)太阳能热水器中常使用一种以镍或镍合金空心球为吸收剂的太阳能吸热涂层,写出基态镍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它位于周期表____________区。
(2)富勒烯衍生物由于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在太阳能电池的应用上具有非常光明的前途。富勒烯(C60)的结构如右图,分子中碳原子轨道的杂化类型为________;1 mol C60分子中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个。
(3) Cu单质晶体中原子的堆积方式如右图甲所示,其晶胞特征如右图乙所示,原子之间相互位置关系的平面图如右图丙所示。晶胞中Cu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一个晶胞中Cu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
(4) Fe(CO)5常温下呈液态,熔点为-20.5 ℃,沸点为103 ℃,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据此可判断Fe(CO)5晶体属于________(填晶体类型);Fe(CO)5是配合物,配体.配位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第一电离能大小:S>P>Si |
B.电负性顺序:C<N<O<F |
C.因为晶格能CaO比KCl高,所以KCl比CaO熔点低 |
D.SO2与CO2的化学性质类似,分子结构也都呈直线型,相同条件下SO2的溶解度更大 |
E.分子晶体中,共价键键能越大,该分子晶体的熔.沸点越高
下图中,
是单质,
是
分别和
形成的二元化合物。已知:
①反应
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
②
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
可以发生反应:
+
+
,
中
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回答问题: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化合物
的电子式为,它的空间结构是;
(3)1.6
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需铜粉的质量(写出粒子方程式和计算过程);
(4)
与过量
溶液反应的粒子方程式为;
(5)
在
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
已知:
1.冠心平
是降血脂、降胆固醇的药物,它的一条合成路线如下
(1)
为一元羧酸,8.8
与足量
溶液反应生成2.24
(标准状况),
的分子式为。
(2)写出符合
分子式的所有甲酸酯的结构简式:
。
(3)
是氯代羧酸,其核磁共振氢谱有两个峰,写出
的反应方程式:。
(4)
的反应类型为。
(5)写出
和
的结构简式:
_;
。
(6)
的苯环上有两种氢,它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写出
所代表的试剂:
;
。
Ⅱ.按如下路线,由
可合成高聚物
:
(7)
的反应类型为.
(8)写出
的反应方程式:_。
图中
、
、
为单质,其他为化合物,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已略去)。其中,
俗称磁性氧化铁:
是不溶于水的酸性氧化物,能与氢氟酸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单质
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
的化学式是。
(2)一定条件下,
与
反应生成
,
的电子式为。
(3)已知
与1
反应转化为
时(所有物质均为固体)。放出
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4)写出
和
的稀溶液反应生成G的离子方程式:
(5)问含4
的稀溶液中,逐渐加入
粉末至过量。假设生成的气体只有一种,请在坐标系中画出
随
变化的示意图,并标出
的最大值。
由熔盐电解法获得的粗铝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钠和氢气,这些杂质可采用吹气精炼法出去,产生的尾气经处理后可用于刚才镀铝。工艺流程如下:
(注:
熔点为801
;
在181
升华)
(1)精炼前,需清除坩埚表面的氧化铁和石英砂,防止精炼时它们分别与铝发生置换反应产生新的杂质,相关的化学方程式为①和②
(2)将 连续通入坩埚中的粗铝熔体,杂质随气泡上浮除去。气泡的主要成分除 外还含有;固态杂质粘附于气泡上,在熔体表面形成浮渣,浮渣中肯定存在
(3)在用废碱液处理 的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例子方程式为
(4)镀铝电解池中,金属铝为极,熔融盐电镀中铝元素和氯元素主要以 和 形式存在,铝电镀的主要电极反应式为
(5)钢材镀铝后,表面形成的致密氧化铝膜能防止钢材腐蚀,其原因是
利用光能和光催化剂,可将 和 转化为 和 。紫外光照射时,在不同催化剂(I,II,III)作用下, 产量随光照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在0-30小时内,
的平均生成速率v I、v II和v III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反应开始后的12小时内,在第种催化剂的作用下,收集的
最多。
(2)将所得
与
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发生反应:
.该反应的
。
①在答题卡的坐标图中,画出反应过程中体系的能量变化图(进行必要的标注)
②将等物质的量的
和
充入1
恒容密闭容器,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27,此时测得
的物质的量为0.10
,求
的平衡转化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已知:
写出由 生成 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