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班级是学校的先进集体,一次美术课后,同学们扔了很多手工制作的废纸。正好碰上学校卫生检查,于是他们偷偷把纸顺窗户扔到隔壁班的保洁区。班级在本次检查中获得了高分。
用这种行为来维护集体荣誉,你认为妥当吗?为什么?

科目 政治   题型 论述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主题,吹响了“为建设法治中国而奋斗”的号角。
[建设法治国家]
四中全会为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
如:将每年十二月四日定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凡经人大及其常委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正式就职时公开向宪法宣誓。
(1)这一举措的提出和实施有什么重大意义?
[建设法治政府]
四中全会提出,“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没有法律法规依据不得作出减损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的决定。”
(2)这条要求说明了什么?坚持“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有哪些重要性?
[建设法治社会]
(3)下面漫画揭示当前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哪些启示?

材料一:张海迪在5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但她身残志坚,勤奋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几国语言,攻读了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被誉为“当代保尔”。
材料二:中学生小林考试失利受同学议论、父母批评,于是闷在房里不吃不喝,对前途感到绝望。
(1)从张海迪对生命的态度中,谈谈你对生命的意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从以上两则材料的对比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请对第(2)题的结论做具体的分析。

都说90后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自幼家庭不幸的李涛,却成为90后孩子“坚强自立,乐观向上”的代表。刚上小学,李涛就能为家里分担重担,初中三年一直坚持打工挣钱补贴家用。上山砍柴、下地干活、洗衣做饭、照顾年迈的爷爷,李涛什么都做。李涛中考成绩优异,考上了祥云一中,离家50多公里远,他心疼爷爷,一到周末就赶回家帮忙干农活。李涛常说:“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要用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虽然去年家境贫困,困难重重,但他从不自卑,反而更加自信坚强。“他从没有向别人道过苦,从没有向别人求过物质帮助,更没有怨天尤人,他一直以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生活。”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面对艰难的境遇,李涛采取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2)这种生活态度对李涛的人生之路起到怎样的作用?
(3)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将如何向李涛学习?

材料一:网络的优点之一是多媒体制作的阅读材料,可以借助生动的动画、美妙的音乐提高青少年的阅读兴趣。网络技术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即从文本阅读转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转向阅读多媒体电子读物。据调查,65%的中学生认为:他们选择网上阅读,而不是书本阅读,原因是网上阅读更加便捷。
材料二:过多地使用互联网,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交不利。梅隆大学的罗伯特•克劳特和他的同事对一些实验对象在开始使用互联网及之后一两年进行人格评估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与亲人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时越感到孤独和沮丧。
阅读上述两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2)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你是怎么看的?为什么?
(3)作为青少年,你打算怎样应用网络?

材料一:在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中,有一连串有关“消除贫困”的关键词:缓解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继续减少贫困人口,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和谐社会建设……
材料二:2013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兰州主持召开促进西部发展和扶贫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减贫是衡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国家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要打好扶贫攻坚战。
(1)以上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2)国家为什么要强调“减贫”?
(3)我国政府在这些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