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自然群落中的一条普通食物链的顺序是
A.自养生物→食草动物→异养生物 |
B.自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 |
C.异养生物→食草动物→次级消费者 |
D.自养生物→次级消费者→异养生物 |
用牛奶瓶培养黑腹果蝇,观察成虫数量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时间/天 |
1 |
5 |
9 |
13 |
17 |
21 |
25 |
29 |
33 |
37 |
成虫数/只 |
6 |
10 |
28 |
71 |
131 |
207 |
270 |
302 |
327 |
341 |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A.第13~25天,成虫数量增长快的主要原因是个体生长加快
B.第17~29天,成虫增长率上升,死亡率下降
C.第21~37天,成虫增长率的下降与种群密度的改变有关
D.第1~37天,成虫数量呈“J”形增长
下列关于“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实验设计的叙述,有几项是错误的
①2,4—D是在植物体内合成的
②取多个烧杯,分别装有等量不同浓度的2,4—D溶液,还需要一个装有蒸馏水的烧杯作空白对照
③所选取的枝条必须从同一植株中选取
④枝条大小、长短、芽的数量相近,放入烧杯中要基部朝下
⑤每个烧杯各放一个枝条
⑥每天测量每组枝条的根总长度
A.一项 | B.二项 | C.三项 | D.四项 |
某同学研究甲湖泊中x深度生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具体操作如下: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a、b、c,将a先包以黑胶布,再包以锡箔。用a、b、c三瓶从待测水体深度取水,测定c瓶中的氧气含量。将a瓶、b瓶密封后再沉入待测水体深度,24小时后取出,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则24小时内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需氧呼吸的情况是()
A.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有需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V mol/瓶 |
B.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K mol/瓶 |
C.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需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K—V mol/瓶 |
D.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K—V mol/瓶 |
如图表示一株生长迅速的植物在夏季24 h内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表示(图中A、B、C表示相应图形的面积)。下列表述不合理的是
A.在18:00时和6:00时,该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B.假设该植物在24 h内呼吸速率不变,最大光合速率为85mg/h
C.该植物在一昼夜中有机物积累量的代数式可表示为A+C-B
D.中午12:00时左右,与曲线最高点所对应的时间相比,该植物叶绿体内C5的含量下降
下表是在适宜条件下测得某植物叶绿体色素吸收光能的情况,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O2的释放速率变化与全部色素吸收光能百分比变化基本一致 |
B.由550 nm波长的光转为670 nm波长的光时,叶绿体中C3的量会增加 |
C.该植物缺乏Mg时,叶绿素a吸收的光能百分比的减少幅度更大 |
D.环境温度降低,该植物对光能的利用能力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