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非典”病的SARS病毒是一种RNA病毒,SARS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并繁殖新一代病毒的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由图可知,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细胞后,过程①②分别表示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需的原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简式表示)。
(3)假如病毒的某基因含碱基a个,其控制合成的一条肽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b,不考虑终止密码)的分子量最大为_ __。人体细胞中某肽链含氨基酸c个,则控制其合成的基因分子量最大(脱氧核苷酸的平均分子量是d)为________________。
(7分 )如图是某高等植物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图解,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表示的结构名称是 ;若f为高能化合物,则b代表物质名称是 ;c代表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
(2)h与i反应生成j的过程称为_______ ______, j与f、e反应称为______ _______。
(3)图中能量变化过程是光能转化成___ _________________再到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4)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______。
回答有关人体细胞结构与生理功能的问题。图1为人体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为人体细胞在进行某项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膜面积的变化图。
(1)图1中“9”的名称是 ,其生理作用是与 有关。
(2)图中“7”的名称是 ,蛋白质产生旺盛的细胞中7的含量比较多,可能与细胞核中的 (填结构名称)较大有关。
(3)含有DNA的结构是图中的 (填序号),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填序号)。
(4)用含有35S标记的氨基酸的培养基培养动物细胞,该细胞能合成并分泌一种含35S的蛋白质。通过观察发现合成的含35S的蛋白质在细胞的结构间移动过程中,会使几种生物膜面积发生变化,如图2所示。请写出图2中1、2、3依次代表的结构名称是 、 、 。
(5)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 (填序号)。
①脂肪细胞 ②淋巴细胞 ③心肌细胞 ④口腔上皮细胞
图甲是某化合物(以下称化合物甲)的结构简图,图乙是物质通过细胞膜出入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各标号中肽键是___ _____,化合物甲的确切名称是____ ____。
(2)构成化合物甲的单体有 种,这些单体形成化合物甲时发生的反应叫做 ,此反应是在细胞的________中进行的。
(3)如果图乙代表细胞膜,则图乙的_____ (填“上方”或“下方”)是细胞膜的外侧,A和B分别指 。
(4)制备细胞膜常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材料的原因是 。
(5)科学家曾将番茄和水稻分别培养在含有Mg2+、Ca2+和SiO44-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番茄吸收了大量的Mg2+、Ca2+,却几乎不吸收SiO44-,水稻则吸收了大量的SiO44-。这说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________。
下图是某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序号和名称全对才给分)
(1)图中所示结构只有通过 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2)该图表示植物细胞,主要依据是图中有[ ] 等结构。
(3)使植物保持坚挺的细胞器是[ ]
(4)[7]是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染色质),其化学成分主要是 。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是[ ]_______。
(5)如果该细胞是唾液腺细胞,则图中应该去掉的细胞器是 。(写序号)
(6)细胞器膜、 和 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的研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尿毒症患者所使用的血液透析膜就是模拟生物膜的 功能,把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让干净的血液返回体内。
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种群密度调查后,得到如下统计数据:
第一年 |
第二年 |
第五年 |
第八年 |
|
甲种群 |
4490 |
4120 |
67 |
10 |
乙种群 |
0 |
120 |
3210 |
4500 |
请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甲种群与乙种群之间存在着___________关系,可能是导致甲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而影响甲种群密度变化的其他生物因素可能还有_________ _____。
(2)甲种群和乙种群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所需的__ ____、_ _____。
(3)从甲、乙两个种群的变化过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_能力。
(4)甲种群逐渐减少,甚至可能灭绝的情况,给该生态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种群植物可能灭绝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