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字、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已,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张:埋伏 |
B.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事:拜见 |
C.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任侠:以侠义自任 |
D.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大恸:极度悲伤 |
下列句子有关 “以”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以骁勇闻 ②以保生聚 ③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④以功迁云州观察使 ⑤为左右翼以援 ⑥今君责业以不死 ⑦即以步兵夹击救之
A.①③/②④/⑤/⑥⑦ | B.①⑥/②③/⑤/④⑦ |
C.①④/②⑤/③/⑥⑦ | D.①④/②⑥/③/⑤⑦ |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杨业担心自己和太原城中的百姓的生命的安危,所以劝汉主刘继元投降北宋。 |
B.杨业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骑马射箭,谙用兵法,用鹰犬逐雉兔,所以每次畋猎所获得的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 |
C.杨业败至谷口却不见埋伏的援军,自知必死无疑,却仍不投降;力战至被俘,绝食而死。 |
D.杨业不主张正面与辽军作战,但是王侁怀疑他另有图谋,杨业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和勇敢,决定首先出战。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2)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张贵张顺传
张顺,民兵部将也。襄阳受围五年,宋闯知其西北一水曰清泥河,源于均、房,即其地造轻舟百艘,以三舟联为一舫,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虚其底而掩覆之。出重赏募死士,得三千。求将,得顺与张贵,俗呼顺曰“矮张”,贵曰“竹园张”,俱智勇,素为诸将所服,俾为都统。出令曰:“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人人感奋。
汉水方生,发舟百艘,稍进团山下。越二日,进高头港口,结方陈,各船置火枪、火炮、炽炭、巨斧、劲弩。夜漏下三刻(“漏”是古代计时之器,指报时漏斗里的滴水。“下三刻”是指古代一个时辰分为上、中、下三刻),起矴出江,以红灯为识。贵先登,顺殿之,乘风破浪,径犯重围。至磨洪滩以上,北军舟师布满江面,无隙可入。众乘锐凡断铁絙攒杙(用铁索连起的杙船)数百,转战百二十里,黎明抵襄城下。城中久绝援,闻救至,踊跃气百倍。及收军,独失顺。越数日,有浮尸溯流而上,被介胄,执弓矢,直抵浮梁,视之顺也,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
张贵既抵襄,襄帅吕文焕力留共守。贵恃其骁勇,欲还郢,乃募二士能伏水中数日不食,使持蜡书赴郢求援。北兵增守益密,水路连锁数十里,列撒星桩,虽鱼虾不得度。二人遇桩即锯断之,竟达郢,还报,许发兵五千驻龙尾洲以助夹击。
刻日既定,乃别文焕东下,点视所部军,洎登舟,帐前一人亡去,乃有过被挞者。贵惊曰:“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复不能衔枚隐迹,乃举炮鼓噪发舟,乘夜顺流断絙破围冒进,众皆辟易。既出险地,夜半天黑,至小新城,大兵邀击,以死拒战。沿岸束荻列炬,火光烛天如白昼。至勾林滩,渐近龙尾洲,遥望军船旗帜纷披,贵军喜跃,举流星火示之。军船见火即前迎,及势近欲合,则来舟皆北兵也。盖郢兵前二日以风水惊疑,退屯三十里,而大兵得逃卒之报,据龙尾洲以逸待劳。贵战已困,出于不意,杀伤殆尽,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死之。乃命降卒四人舁尸至襄,令于城下曰:“识矮张乎?此是也。”守陴者皆哭,城中丧气。文焕斩四卒,以贵祔葬顺冢,立双庙祀之。
———《宋史·忠义传》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恃其骁勇凭借 |
B.洎登舟等到 |
C.以死拒战拒绝 |
D.众皆辟易退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浮尸溯流而上则以法刑断其两足而黥之 |
B.素为诸将所服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
C.以三舟联为一舫以勇气闻于诸侯 |
D.乃有过被挞者公子乃自骄而攻之 |
以下句子编为四组,能分别表现张贵“智”“勇”的一组是()
A.众乘锐凡断铁絙攒杙数百,转战百二十里身中四枪六箭,怒气勃勃如生 |
B.乃别文焕东下,点视所部军吾事泄矣,亟行,彼或未及知 |
C.中一舟装载,左右舟则虚其底而掩覆之乃举炮鼓噪发舟 |
D.使持蜡书赴郢求援乘夜顺流断絙破围冒进,众皆辟易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顺外号“矮张”,张贵外号“竹园张”,他们智勇双全,带领一支三千人的义军敢死队,从水![]() |
B.元军防守严密,连锁数十里,鱼虾不度,但义军二人“遇桩即锯断之,竟达郢”并即“还报”,义军的机警、顽强等品质生动地体现出来。 |
C.张贵抵达襄阳后,襄阳守将吕文焕竭力留下他共同守卫襄阳。不久襄阳平定,张贵告别文焕向东而下,凭借自己的勇猛返回到郢。 |
D.本文在写作艺术上颇具特色,作者按战事发展顺序,详略有致地叙写,文字简洁、流畅而生动,极富表现力。 |
把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行有死而已,汝辈或非本心,宜亟去,毋败吾事。
(2)、诸军惊以为神,结冢敛葬,立庙祀之。
(3)、身被数十枪,力不支见执,卒不屈,死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韩愈
①“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夫冀北马多天下,伯乐虽善知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谓空非无马也无良马也。伯乐知马,遇其良,辄取之,群无留良焉。苟无良,虽谓无马,不为虚语矣。”
②东都,固士大夫之冀北也。恃才能深藏而不市者,洛之北涯曰石生,其南涯曰温生。大夫乌公以鈇钺①镇河阳之三月,以石生为才,以礼为罗,罗而致之幕下;未数月也,以温生为才,于是以石生为媒,以礼为罗,又罗而置之幕下。东都虽信多才士,朝取一人焉,拔其尤;暮取一人焉,拔其尤。自居守、河南尹,以及百司之执事,与吾辈二县之大夫,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奚所咨而处焉?士大夫之去位而巷处者,谁与嬉游?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缙绅之东西行过是都者,无所礼于其卢。若是而称曰:“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岂不可也?
③夫南面而听天下,其所托重而恃力者,惟相与将耳。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求内外无治,不可得也。愈縻于兹,不能自引去,资二生以待老。今皆为有力者夺之,其何能无介然②于怀耶?
④生既至,拜公于军门,其为吾以前所称,为天下贺;以后所称,为吾致私怨于尽取也!
⑤留守相公③首为四韵诗歌其事,愈因推其意而序之。
【注】(1)鈇钺(fū yuè):原指斫刀和大斧,此指帝王赐予的专征专杀之权。(2)介然:形容有心事。(3)留守相公:东都留守朱馀庆。从结构上看,第①段的作用是。
为什么说“大夫乌公一镇河阳,而东都处士之庐无人焉”?
作者托温生拜见乌公时陈述两个问题,一是二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对乌公的行为,作者似“怨”而实颂,结合具体内容赏析。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①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②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复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③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2)从轼官于凤翔
(3)君立屏间听之(4)未期年先君没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乡贡进士方之女蚓无爪牙之利 |
B.其后轼有所忘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C.已而果然有穴窈然 |
D.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
(2)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妻子对丈夫结交的朋友细心观察,提醒丈夫要警惕的两类人,一类是二类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②段作者精心描绘了夫妻日常生活的言谈,请简要概括妻子形象。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每小题3分)
况钟,字伯律,靖安人。初以吏事尚书吕震,奇其才,荐授仪制司主事。迁郎中。宣德五年,帝以郡守多不称职,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命部、院臣举其属之廉能者补之。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钟乘传至府。初视事,群吏环立请判牒。钟佯不省,左右顾问,惟吏所欲行止。吏大喜,谓太守暗,易欺。越三日,召诘之曰:“前某事宜行,若止我;某事宜止,若强我行。若辈舞文久,罪当死。”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钟乃蠲①烦苛,立条教,事不便民者,立上书言之。
当是时,屡诏减苏、松重赋。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凡忱所行善政,钟皆协力成之。所积济农仓粟岁数十万石,振荒之外,以代民间杂办及逋②租。
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置纲运簿,防运夫侵盗。置馆夫簿,防非理需求。兴利除害,不遗余力。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初,钟为吏时,吴江平思忠亦以吏起家,为吏部司务,遇钟有恩。至是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人两贤之。
钟尝丁③母忧,郡民诣阙乞留,诏起复。正统六年,秩满当迁,部民二万余人,走诉巡按御史张文昌,乞再任。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明年十二月卒于官。吏民聚哭,为立祠。钟刚正廉洁,孜孜爱民,前后守苏者莫能及。(节选自《明史》)
【注】①蠲(juān):免除。②逋(bū):欠交,拖欠。③丁:遭逢。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
A.会苏州等九府缺,皆雄剧地雄:英雄、豪杰 |
B.钟佯不省,左右顾问佯:假装 |
C.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藉:借 |
D.诏进正三品俸,仍视府事视:主管 |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况钟刚正廉洁的一组是()
①钟用尚书蹇义、胡濙等荐,擢知苏州,赐敕以遣之。
②立捶杀数人,尽斥属僚之贪虐庸懦者。一府大震,皆奉法。
③钟与巡抚周忱悉心计画,奏免七十余万石。
④锄豪强,植良善,民奉之若神。
⑤钟数延见,执礼甚恭,且令二子给侍,曰:“非无仆隶,欲藉是报公耳。”
⑥思忠家素贫,未尝缘故谊有所干。
A.①③⑥ | B.②③⑤ | C.②④⑤ | D.②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况钟到苏州一上任,就采取欲擒故纵的策略,严惩那些豪强猾吏,痛斥贪赃枉法和昏庸无能者,使得全府上下大为震动,从此全都奉法行事。 |
B.况钟在苏州为政期间,办事周密,执政为民,不仅下大力气惩恶扬善,而且为老百姓减免赋税,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老百姓把他当作神明看待。 |
C.况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吴江人平思忠对他有恩,况钟就多次拜见平思忠,深表谢意,对待平思忠礼节非常恭敬,并且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去侍奉平思忠。 |
D.况钟几次因故要卸任或离任,都被老百姓请求并经朝廷批准而继续留任,无论是前任还是后任,在廉洁奉公、勤政爱民方面,没有一个能比得上况钟的。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苏州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最号难治。
(2)其为政,纤悉周密。尝置二簿识民善恶,以行劝惩,又置通关勘合簿,防出纳奸伪。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单于头曼有太子名冒顿①。后有所爱阏氏②,生少子。欲废冒顿而立少子,乃使冒顿质于月氏。冒顿既质于月氏,而头曼急击月氏。月氏欲杀冒顿,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头曼以为壮,令将万骑。冒顿乃作为鸣镝③,习勒④其骑射,令曰:“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斩之。”行猎鸟兽,有不射鸣镝所射者,辄斩之。已而冒顿以鸣镝自射其善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顿立斩不射善马者。居顷之,复以鸣镝自射其爱妻,左右或颇恐,不敢射,冒顿又复斩之。居顷之,冒顿出猎,以鸣镝射单于善马,左右皆射之。于是冒顿知其左右皆可用。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以鸣镝射头曼,其左右亦皆随鸣镝而射杀单于头曼,冒顿遂自立为单于。
是时东胡强盛,闻冒顿杀父自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有千里马。冒顿问群臣,群臣皆曰:“千里马,匈奴宝马也,勿与。”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遂与之千里马。居顷之,东胡以为冒顿畏之,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单于一阏氏。冒顿复问左右,左右皆怒曰:“东胡无道,乃求阏氏!请击之。”冒顿曰:“奈何与人邻国爱一女子乎?”遂取所爱阏氏予东胡。东胡王愈益骄,西侵。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各居其边为瓯脱⑤。东胡使使谓冒顿曰:“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冒顿问群臣,群臣或曰:“此弃地,予之亦可,勿予亦可。”于是冒顿大怒曰:“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诸言予之者,皆斩之。冒顿上马,令国中有后者斩,遂东袭击东胡,大破灭东胡王。悉复收秦所使蒙恬所夺匈奴地者,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罢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
(摘自《史记·匈奴列传》)
【注】①冒顿:mòdú②阏氏:匈奴单于的妻妾。③鸣镝:一种射出后有响声的箭。④习勒:训练,约束。⑤瓯脱:了望哨所。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其父单于头曼猎从:跟随 |
B.居顷之,冒顿出猎居:居住 |
C.奈何与人邻国而爱一马乎爱:吝惜 |
D.鸣镝所射而不悉射者悉:都 |
下列选项中全部直接表现冒顿具有领袖特质的一组是()
①(冒顿)盗其善马,骑之亡归
②于是冒顿知其左右皆可用
③乃使使谓冒顿,欲得头曼时有千里马
④地者,国之本也,奈何予之
⑤冒顿上马.夸国中有后者斩,遂东袭击东胡
A.②④⑤ | B.①③⑤ | C.③④⑤ | D.①②④ |
下列各项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头曼想废冒顿而立少子,便把冒顿送到月氏作为人质,不久就发兵进攻月氏,从而激起冒顿的仇父心理。 |
B.冒顿通过围猎鸟兽、射杀爱妻等做法来严格军令,严肃军纪,让部下听从他的命令,为他所用。 |
C.在狩猎途中冒顿突然把鸣镝射向自己的父亲,他的部下也乘机犯上作乱,乱箭射死最高统帅。 |
D.冒顿将千里马和阏氏送给东胡,以此示弱,麻痹敌人的斗志,为打败强大的对手奠定基础。 |
请把上面文言文选段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已而冒顿以鸣镝自射其善马,左右或不敢射者,冒顿立斩不射善马者。
译文:
(2)是时汉兵与项羽相距,中国疲于兵革,以故冒顿得自强。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