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人体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命历程。请据图回答:
(1)区分①细胞与植物细胞最主要的依据是 ,细胞②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有 、 。
(2)c过程的实质是 。
(3)若白细胞发生了癌变,根本原因是细胞中的 发生了突变,癌细胞无限增殖过程中直接参与a、b过程的无膜细胞器依次是 。
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体外培养时将肝脏切成小薄片,并用处理成单个细胞,这有利于肝脏细胞。
(2)向培养液充入5%C02气体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抑制细菌生长,培养液中需添加。
(3)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各物质含量变化是
,由此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的特性。
(4)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的产物,另外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
(5)小鼠肝细胞体外培养除需以上因素外还需要等环境条件(至少答出两点)。
(5分) 关于生物膜的结构,目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这个模型认为,是膜的基本支架,具有;蛋白质分子有的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 6分)如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请回答
(1)该结构对细胞的生命至关重要的特性是。
(2)有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 B 造成膜的损伤, B 的完整化学名称是。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 B 的厚度变小,说明 B 具有。
(3)正在研制中的预防艾滋病的疫苗,能够使人体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的 A ,这种 A 是
。
(4)细胞识别、极性物质的跨膜运动等与图中的(填字母)有关。
(5)叶绿体和线粒体等细胞器中均有此结构,但执行的具体功能却有很大区别,其原因是由于图中(填字母)不同所致。
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的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结合,两类细胞则分别产生绿色荧光和红色荧光。将两类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其一半呈绿色,一半呈红色。在 37 ℃下保温 40 min 后,细胞上两种荧光点呈均匀分布(如图所示),试问:
(1)人和鼠细胞表面的抗原属于构成膜结构的物质。
(2)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分布的动态变化,可以证实关于细胞膜结构“模型”的观点是成立的。
(3)融合细胞表面的两类荧光染料最终均匀分布,原因是,这表明膜的结构具有性。
(4)细胞融合实验若在 12 ℃条件下进行,则两种表面抗原达到平均分布的时间大大延长,这说明。若在 1 ℃条件下,两种表面抗原便难以平均地分布,这又说明。
下图表示某植物细胞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该细胞处于状态。
(2)①是,是透的,伸缩性。
(3)原生质层是由[ ]、[ ]和[ ]组成。
(4)⑤中充满了。要使该细胞尽快恢复常态,应采取的措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