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KI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为棕色。再向反应后的混合物中不断通入SO2气体,溶液逐渐变成无色。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白色沉淀是CuI2,棕色溶液含有I2 |
B.滴加KI溶液时,转移1 mol电子时生成1 mol白色沉淀 |
C.通入SO2时,SO2与I2反应,I2作还原剂 |
D.上述实验条件下,物质的氧化性:Cu2+> SO2> I2 |
工业上用二氧化锰制备高锰酸钾可分两步进行。
(1)二氧化锰与氢氧化钾共熔,并通入氧气:;
(2)电解锰酸钾溶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物质中,氧化性:KMnO4> K2MnO4 >O2 |
B.上述过程中,每生成1 mol KMnO4需转移6 mol 电子 |
C.电解时,KMnO4在阳极区生成 |
D.电解时,阴极周围pH减小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定中和热时,所用稀NaOH溶液和HCl的物质的量恰好相等,以减小实验误差 |
B.NaHSO4固体受热变为熔融状态(未发生化学反应),需要克服的作用力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
C.在Fe(OH)3胶体中通电,一段时间后,阴极附近颜色加深 |
D.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淀粉溶液与Cu(OH)2悬浊液的混合物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 + 2O2(g) = CO2(g) + 2H2O(g);△H =" –" 890.3kJ·mol-1 |
B.500℃、30MPa下,将0.5mol 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 |
C.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 |
D.用FeCl3溶液腐蚀铜线路板:Cu + 2Fe3+=Cu2+ + 2Fe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应先用称量纸称量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晶体,再将其转入到坩埚中加热 |
B.NH4+、Ag+、PO43-、Cl-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 |
C.1 L 1 mol·L-1的碳酸钠溶液吸收SO2的量大于1 L 1mol·L-1硫化钠溶液吸收SO2的量 |
D.相同条件下,2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大于1 mol氢分子所具有的能量 |
下列鉴别方法不可行的是
A.只用水就可以鉴别乙醇、溴乙烷与乙酸乙酯 |
B.用Ba(NO3)2溶液鉴别SO32-、SO![]() ![]() |
C.用氨水可鉴别Al3+和Ag+ |
D.用KMnO4酸性溶液鉴别苯和甲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