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他人之品格: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答题。
拔下钥匙
纳兰泽芸
  ①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淡云。微风。令人微醺的阳光。
  ②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满满一车的乘客,有的在小声交谈,更多的是在打瞌睡,由车窗透进来的初冬暖阳,像一只只温柔的手抚摸着人们的脸。他从后视镜里看到,一对小夫妻在逗着怀里的婴儿,那婴儿长得白白胖胖的,惹人喜爱。
  ③他微笑了。他想到了自己并不富有却温暖的家。过几天休息时要把老父亲推出来晒晒太阳了,别看老人神志不太清醒,可就是喜欢晒太阳,喜欢听人聊天。父母亲都八十多岁高龄了,自己还能孝敬几年呢?
  ④这辈子自己最亏欠的要算妻子了。别的不说,单说她一嫁进门就照顾患病卧床、神志不清的公公,如今已经二十多年了,从没半句怨言。5年前妻子患上了脑瘤,妻子觉得天都要塌了,但他告诉妻子说:“不要怕,有我在,天就不会塌,我就是你的天!”终于,他陪着妻子一起战胜了病魔。
  ⑤他又想到正在读大二的女儿,脸上的笑容更深了。女儿是他的骄傲,他因为家庭和时代的关系没读多少书,吃尽了读书少的苦头,幸好,女儿争气,考上了重点大学。懂事的女儿很体贴爸爸的不易,知道家里条件不好,从来不在物质上与人攀比,成绩上却一直是佼佼者。每次从学校回来,还用勤工俭学的钱为他买东西。他驾驶座上的小枕头就是女儿送的,女儿说爸爸颈椎不好,垫个小枕头会舒服些,还带红外线按摩呢。
  ⑥想到这里,他忍不住动了动脖子,感到后脖子那里很温暖。
  ⑦现在,车要下高架路了,下了高架再开一段路就到终点站了……忽然,他感觉眼前一阵模糊,头剧烈地眩晕起来,接着又剧烈地疼起来,他感到很恶心,胃里翻江倒海——不好,可能是突发脑溢血!他立刻意识到了这一点,他的父亲就是因脑溢血40来岁就瘫痪了,他自己40来岁时也患上了高血压。
  ⑧他清楚突发脑溢血会很快失去意识。下了高架后的这段路是一条繁忙的交通要道,车辆、行人密集,稍有疏忽,这么大的公交车极有可能失去控制,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交通事故!
  ⑨他感觉自己的腿、手和身体都已经不听使唤了,意识也渐渐模糊。他似乎听到遥远的地方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不能,绝不能,我一定要挺住!他咬紧牙关对抗着,对抗着……终于,他已经模糊的视野里出现了终点站那熟悉的蓝色候车亭……坚持不到终点站了,提前停车……
  ⑩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⑾渺茫的歌声有强大的力量,吸裹着他在黑暗的深渊坠落、坠落……
  ⑿那深渊太深,36小时的抢救后,他没能爬上来。
  ⒀当人们从他的口袋里找到公交车钥匙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流泪了——这是一辆自动档的公交车,他担心自己昏迷后,脚可能会无意识地碰到油门导致车辆失控,因此,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拔下钥匙,牢牢锁住那扇通往死亡的门。
  ⒁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说说下面三个句子中划线短语的不同含义。
(1)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初冬午后。
(2)他驾驶着一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7路无人售票公交车,行驶在高架路上。
(3)他叫陈乐平,上海一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公交车司机
联系全文看,③④⑤段是什么顺序?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作用?
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
他打右转向灯,靠边,平稳停车,开门,熄火,拔下钥匙。
陈乐平的事迹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选择一点,结合本文内容或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0字以内)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打造心灵的韧度
①有则故事耐人寻味。一个失意的年轻人寻找成功的秘诀,哲人递给他一颗花生说:“用力捏捏它。”年轻人用力一捏,花生壳碎了,剩下了花生仁。然后,哲人又让他用力搓搓,结果红红的皮也被搓掉了,只留下了白白的果实。哲人再让他用力捏捏,年轻人迷惑不解,但还是照做了。可是,不论他如何用力,却怎么也捏不碎这花生仁。哲人语重心长地告诉年轻人:“虽然屡受打击与磨难,失去了很多东西,但始终都要拥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这样才会有美梦成真的希望啊!”
 ②其实,每一位成功人士被磨砺“成型”的过程,大都绝非坦途。诸如职场失手、竞争败北、工作出错、进步受阻等等不顺心的事,会随时随地在生活中出现。这恐怕是每个成功人士都经历过的,也是任何一个人成长道路中都可能遇到的。应该说,不幸和挫折如同一块磨刀石,它可以磨掉人不够成熟、不够坚强的部分,去掉人的骄气与娇气,打造心灵的韧度,促使人更踏实、更坚定地前进。如果不能用客观的眼光看待挫折和不幸,稍遇不顺就自怨自艾甚至自暴自弃,就等于主动放弃了砥砺自己的机会,也放弃了进步的可能。
  ③其实,艰苦的环境不一定就是人生的不幸,相反还会成为磨砺人生的砥石,它可以培养坚强的品质、意志和毅力,就像燧石只有在锤击下才能放射出耀眼的光彩。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罗曼·罗兰说:“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其实任何艰苦都只是相对的,如果能在艰苦面前无所畏惧、知难而上,努力打造心灵的韧度,就能从艰苦奋斗中享受最大的乐趣。
  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只有经历了不幸、挫折、失败和痛苦的磨砺,真正打造了心灵的韧度,把不幸的命运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生活中做到宠辱不惊、镇定自若。在面对突发情况时临危不惧、冷静处之,就能使自己始终不偏不倚、不疾不缓地朝着既定目标前行。
⑤人不怕痛苦,就怕丢掉坚强;人不怕磨难,就怕放弃希望。要想有所建树,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为自己打造一颗坚强的心,勇于在艰难困苦中磨砺斗志,走好自己人生路上的每一步。
阅读全文,请写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请分析文章开头引述故事的作用。
请针对第③段罗曼·罗兰的观点,列举一个名人的事例,并作简要分析。
请用自己的话谈谈你读完本文后所获得的启示,30字左右。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地下水的危机
①目前全球大约15亿人口的饮水来源是地下水。在人们看来,地下水深藏于地下且储量大,不会遭到过多的污染。其实,如今的地下水已经危机重重。
②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出大量含有各种有毒有害元素的废水,人类通过化学、物理、生物等各种方法处理了部分工业污水,但还是会有大量废水没有经过处理而排入城市下水道、江河湖海或直接排到水沟、大渗坑里让其自行消失,这些都是导致地下水工业污染的主要原因。
③一方面,现代化的工业生产产生大量含有各种化学物质的垃圾,这些垃圾一般是露天堆置或简单填埋,垃圾中的有害物质经地表径流及雨水的冲淋而渗入地下。一些危害较大的垃圾则一般装入容器后再掩埋,但多年以后容器罐会被锈蚀腐烂,一样会使有毒有害物质渗入地下蓄水层中,最终导致地下水的严重污染。
④20世纪40年代,人类开始使用化工合成的农药来消灭病虫害,但是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使用,这些农药大约只有10%左右被作物吸收,还有一部分汽化进入大气中,其余全部进入土壤及地表附属物,这部分未被吸收的农药会随地表径流渗入地下蓄水层造成污染,并且有机农药在自然界存留时间较长,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在生物体内富集的浓度越来越高,最终对地下水质造成更大的威胁。据报道,在30年前使用DDT的地方,目前地下水中仍然存在这种农药,且部分地区地下水中DDT含量超标几千倍。自20世纪50~60年代起,化肥使用量在逐年增加。有机氮肥、磷肥、钾肥的使用量已增加了近10倍。而这些化肥大约只有40%左右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余的都溶于雨水及灌溉水中,最终慢慢渗入地下蓄水层中。近几年,相关部门通过对地下水监测发现,硝酸盐含量都有上升的趋势,我国北方有些地方地下水硝酸盐的含量平均超标2~5倍,有些地方甚至超标30倍以上。
⑤长期以来,城市的生活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而直接排放,只是靠地表水体的自净能力来消除其中的污染物质,但水体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据统计,我国约有80%以上的河流遭到污染,有的污染相当严重,甚至不能用于灌溉农田,这些污染后的地表水都成了地下水污染的源头之一。
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人类的生命活动要消耗大量的粮食、蔬菜及能源,同时也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城市是人口密度极高的地方,它每天产生的垃圾量也大得惊人。这些垃圾一般用埋填法处理,而这些被填埋于城市周围的垃圾,随着日晒雨淋及地表径流的冲洗,其溶出物就会慢慢渗入地下,污染地下蓄水层,因而生活垃圾及居民区的化粪池也是造成地下水有机物污染的主要渠道。
⑦对于地下水污染的进程是缓慢的,污染源一般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土壤污染、地表水污染、各种渗滤液等在下渗的过程中不断被沿途的各种障碍物阻挡、截留、吸附、分解,最终进入地下水的。从污染源的出现到地下水的污染往往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所以当地下水受到某些组分的严重污染时,往往是无色无味的,即使人类饮用了有毒有害组分污染的地下水,对人体的影响也只是慢性的长期效应,不易觉察。地下水一旦污染形成,很难治理,即使查明了污染原因并消除了污染源,地下水质仍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恢复。这是因为被底层阻留的污染物还会继续释放到地下水中,并且地下水流动缓慢,溶解氧含量低,微生物含量很少,自净能力差,因此地下水的污染恢复和治理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见效。由于底层的阻留,地下水中的污染物含量一般是微量的,不会引起人类的急性疾病,但是却会在人体内富集,造成多系统的损伤,甚至会影响到几代人的健康。
⑧看来,地下水早已不再是人们想象当中的地下水了,其污染状况不容忽视,人类需要对地下水环境的治理高度重视起来,这样的醒悟越早越好。
(选自《地理教育》2011年10期)
从全文看,地下水的污染主要是由什么引起的?请分点概括。
结合上下文,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1)经过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使用,这些农药只有10%左右被作物吸收.
(2)据统计,我国约有80%以上的河流遭到污染,有的污染相当严重,甚至不能用于灌溉农田。
为什么对地下水环境的治理应高度重视起来?请简要说明。
某机构想就“地下水的治理”问题制定一个措施,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帮助完成下面的表格。

充实力量,加强监督监测工作。
调整产业结构,深化企业环境管理。


实行排污总量控制,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采取地下水人工补给的方法,以缓和地下水供需矛盾。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静拥夜色游刚
①我喜欢这样宁静的夜晚。一杯绿茶,一盏桔色的台灯,一台精致的手提电脑,安置着白日里疲乏的身心。
②夜色总是充满着柔情,就像贴心的爱人,在白日里走过了千山,涉过了万水,是怀着充实的喜悦也罢,是带着失败的落魄也罢,不管是什么情形,只要见到夜色降临了,飘泊的心灵似乎就找到了依靠,夜色缓缓拂面而来,就像慈祥的祖母,轻轻滑过自己沾满灰尘染尽风霜的眸子,在心底说,孩子,该回家了!是的,天黑了,该回家了,夜色里的家,才能算是真正的家。对于一个起早摸黑奔波在城市里的人,只有在夜里,那朵等着我归去的窗灯,那桌待着我的饭菜,以及妻子的温存,孩子的笑脸,才能让我完全的拥有,完全的感受。
③我总是怀着这样感恩的心境走进夜晚,然后在夜里享受着白日里不能拥有的时光。
④我是一家报纸的记者,时时绷紧着神经向着各种突发现场奔波,有时是在凌晨,有时是在深夜,有时是在别人吃饭时的晌午,与其说是为了抢新闻,还不如说是为了生活而打拼。初到报社时,我狠着劲挥洒着满腔的热情,只顾着如何把事件变成一段段文字。后来我慢慢学会了写稿之前的酝酿,懂得了锤炼。慢慢的,我开始习惯了在夜里写作,发现夜色就像一个澄澈的湖泊,总让人的心境变得沉静,归于宁和,继而获得了心灵上的灵动,使自己迅速理清思绪,沉淀情感。在夜里写出的文字格外流畅,在夜里形成的思维格外严谨,有时感觉自己就像胸有成竹的雕刻家,能将一大堆新闻题材快刀斩乱麻,该削去什么情节,该突出什么亮点,一目了然,而行笔如风。
⑤我想,这一切,都缘于夜色的那份宁静,缘于夜色的那份祛伪存真的坦诚。历史名人曾国藩曾言“每日必三省吾身”,而“省吾身”必然在夜里,这时,夜晚是一种高度,夜色是一种回归。在夜里,只要你去思索,都会对自己在白天所做的事进行正确的总结,并产生出全新的认识,从而酝酿出新的意念,去准备着、迎接着新的明天。
⑥夜里总归是要睡觉的,但我却时时会遇上彻夜难眠的困挠。记得小时家住在偏远的山村里,很难到山外去见见世面。这天父亲突然说带我到城里的远房亲戚家去,听说自己要到县城去,我高兴得跳了起来。继而晚上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第一次兴奋而认真的想象城里的样子,想象会遇见什么样的小姑娘,会看见什么样的玩具,还想象到了坐什么颜色的客车到县城……那一夜突然感到夜晚好漫长,那一夜我脑中浮现着五彩缤纷的境像,那一夜,我突然明白,夜里,即使没有入睡,同样是可以做梦的,并且这梦来得那样真实可触,那样奋激人心。到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的世事不断增多,我早已度过了无数不眠的夜晚,并已习惯了在夜里编织梦境,在夜里修正着自己在白日里的思维。在静静的夜里,醒着的梦比入睡的梦更加充满着诱惑,醒着的梦比白天的真实更能切入肌肤。在夜里想象着将要达到的目标,会让自己充满着奋挣的力量。在夜里思念着远方的佳人,那份思恋定会变得更加充满柔情而富有诗意。在夜里细细回味回放曾经的痛苦,那份痛定能让人痛彻心扉……这时的夜色,成为了生活的凹凸镜,放大着渲染着所有的心思。这时夜色里的黑,就像汩汩流淌的音乐,成为所有情节所有画面的背景,而又总是那样恰到好处又那样煸情,让甜的甜到深处,让苦的苦到骨髓,让乐的乐到天堂,让悲的悲到地狱……
⑦夜色是这般的充满着宁和,是这样的充满着睿智和真实,又是这样富有着神秘与诗意。于是我总是习惯于途经一天的劳顿奔波之后,在静静的夜色里,燃起一盏桔黄色的台灯,泡上一杯淡淡的绿茶,打开案上精致的电脑,开始独自享受着夜色。有时是在写作,有时在听一段古典的音乐,有时是在呆呆地看着窗外斑驳的街灯,无论在做什么,我都是那样充实而宁和,这无边的夜色,就像自己知心的爱人,接纳着我所有的缺点,又慰贴着我的心灵,放纵着我的思绪。
⑧夜深了,我幸福地静拥着属于自己的夜色。
细读第⑥节,注意划线句,想一想:为什么说“醒着的梦”更具诱惑?
本文语言含蓄生动,请自择一个角度,就下面句子的表情达意进行赏析。
①夜色缓缓拂面而来,就像慈祥的祖母,轻轻滑过自己沾满灰尘染尽风霜的眸子,在心底说,孩子,该回家了!
②那一夜突然感到夜晚好漫长,那一夜我脑中浮现着五彩缤纷的境像,那一夜,我突然明白,夜里,即使没有入睡,同样是可以做梦的……
结合文中语句,说说你从文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我”?
你是不是也曾像“我”一样喜欢过“清晨”,或者“黄昏、月夜、蓝天、云彩、细雨……”?写出来并谈谈你的感受。

阅读下面的选文,然后回答问题。
①曾经欣赏过台湾漫画家几米一幅题为《有效期限》的漫画,画的中心是一片浅绿的水,上部有一些叶片粗大、开满了紫花的藤儿,中间偏下是两块石头,大石头上坐着一大一小两个人,小石头上蹲着一只好奇的小青蛙,左下角一只小纸船正悄然无声地驶来。旁边有诗云:一艘小纸船,悠悠地飘过来,渐渐沉没。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
②美好的事物永远是有有效期限的。我们喜欢梅花,是因为它独自绽放在寒冷的冬天;我们喜欢菊花,是因为它只是微笑在金色的秋天
。假若世界上的花朵没有有效期限,我们对花的那份期待就会大打折扣。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所以我们应该学会珍惜。
③珍惜亲情的“有效期限”。父母可以陪伴你的上半生,却无法呵护你的下半生;儿女能够陪伴你的下半生,却不可能参与你的上半生------你无法在所有的时空里称心如意地拥有你想要的全部天伦之乐,就像一只鸟无法在每一个季节都拥有自己优美的歌喉。于是,有了孔子“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有了“香九龄,能温席”的孝行;有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概叹------亲情的“有效期限”贯穿了我们生命的全过程,充塞着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④珍惜梦想的“有效期限”。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却不为之付出真诚努力,梦想便会成为空想。怀抱强国梦想的屈原,用血泪凝结成千古传诵的《离骚》;以游艺救人为目标的李时珍,踏千山尝百草著成鸿篇巨著《本草纲目》;视科学研究为生命的居里夫人,历经十二年的努力,提炼出世界上第一克镭------梦想的“有效期限”激发着人们的进取精神。
⑤珍惜生命的“有效期限”。庄子说,“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因此,司马光用警枕提醒自己珍惜时间;雨果剃去了头发和胡须来拒绝浪费生命;鲁迅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不间断的工作上进心-------生命向我们昭示这样的真理:越是害怕时间消失的人,他们的脚步走的越远,生命的半径越大;越是觉得时间过剩的人,他们的世界越小。
⑥世界上所有的美好,都有有效期限,这是大自然不可移易的规律,所以我们必须学会珍惜。
结合上下文语境,仿照第②段画线语句,在下面写出一个句子。(3分)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选文第①段引用几米小诗的作用是什么?(2分)
选文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写出三种。(3分)
根据你的积累,再写出一个珍惜时间的名言或警句。 (2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小题。
我看到了一条河
[英] 理查德·布兰森王悦译
童年在我的记忆中比较模糊,但其中有几个片段却令我记忆犹新。我的父母总是不断让孩子接受挑战,想方设法培养我们的独立精神。我4岁那年,有一次妈妈开车送我回家,路上她让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农田边下车,然后自己找路回家。虽然那次探险,以我彻底迷路而告终,但此事对我影响很大。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刚开始游泳时,我大概有四五岁。我们全家和朱迪斯姑姑一起在德文郡度假。我最喜欢朱迪斯姑姑,她在假期开始时和我打赌,如果我能在假期结束时学会游泳,就给我10先令。于是我每天泡在冰冷的海浪里,一练就是几个小时。但是到最后一天,我仍然没有学会游泳。
“没关系,里克,”朱迪斯姑姑说,“明年再来。”
但是我决心不让她等到下一年,再说我也担心明年朱迪斯姑姑就会忘了我们打赌的事。从德文郡开车到家要12小时,出发那天,我们很早就起程了。乡间的道路很窄,车里又挤又闷,大家都想快点儿到家。但是这时我看到了一条河。
“爸爸,停一下车好吗?”我说。这条河是我最后的机会,我坚信自己能赢到朱迪斯姑姑的10先令。“请停车!”我大叫起来。爸爸从倒车镜里看了看我,减慢速度,把车停在路边的草地上。
“里克看见一条河,”妈妈说,“他想再最后试一次游泳。”
我脱下衣服,穿着短裤往河边跑去。但离河边越近,我越没信心,等我跑到河边时,自己也害怕极了。河面上水流很急,发出巨大的响声,河中央一团团泡沫迅速向下游奔去。我在灌木丛中找到一处被牛踏出的缺口,趟水走到较深的地方。爸爸、妈妈、朱迪斯姑姑都站在河边看我的表演。爸爸叼着他的烟斗,看上去毫不担心。妈妈一如既往地向我投来鼓励的目光。
我定下神来,迎着水流,一个猛子扎下去。不久,我感到自己在迅速下沉。慌乱中我的腿在水里无用地乱蹬,急流把我冲向相反的方向。我无法呼吸,呛了几口水。我想把头探出水面,但四周一片空虚,没有借力的地方。我又踢又扭,然而毫无进展。
就在这时,我踩到了一块石头,用力一蹬,总算浮出水面。我深吸了一口气,这口气让我镇定下来,我一定赢得那10先令。
我慢慢地蹬腿,双臂划水,突然我发现自己正游过河面,我忽上忽下,姿势完全不对,但我意识到我成功了,我终于会游泳了!我不顾湍急的水流,骄傲地游到河中央。透过流水的怒吼声,我似乎听到大家拍手欢呼声。……我终于游会岸边,在50米以外的地方爬上岸时,我看到朱迪斯姑姑正在大手提袋里找她的钱包。我拨开带刺的荀麻,向他们跑去。我也许很冷,也许浑身是泥,也许被荀麻扎得遍体鳞伤,但我会游泳了。
“给你,里克,”朱迪斯姑姑说,“干得好。”我看着手里的10先令,棕色的纸币又大又新。我从没有见过这么多钱,这可是一笔巨款。
爸爸紧紧抱住了我,然后说:“好了,各位,我们上路吧!”直到那个时候,我才发现爸爸浑身透湿,水珠正不断地从他的衣角上滴下来。原来他一直跟在我身后游。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主要通过“我”学游泳的时,表现了“我”的父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使“我”从小就乐于寻找挑战。
B.第一自然段中的叙事,为下文写“我”敢于在湍急的河流中学游泳作了铺垫。
C.文章重点刻划了“我”父亲的形象,突出他对孩子的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
D.文章详略得当,重点叙述了“我”在回家途中学会游泳的事。

对文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分析最准确地一项是(   )

A.“我”冒着危险一定要赢得打赌的10先令,说明“我”是个贪心的小男孩。
B.母亲增让四岁的“我”在离家几英里的地方下车,然后自己找路回家,刻画了母亲不溺爱孩子的性格。
C.看着“我”走到水比较深的地方,爸爸“看上去毫不担心”,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漠不关心。
D.朱迪斯姑姑见“我”到最后一天还没有学会游泳,说“没关系,里克,明年再来。”说明她对“我”失去了信心。

文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几个词语突出水流湍急的特点?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请用三个词语概括出“我”在下水前、游泳中及学会游泳后的心理状态。
读了这篇文章,你想给你的家人说些什么?(不少于30个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