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耕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了“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
| B.专制制度的衰落 |
| C.西方文明的影响 |
| D.抑商政策的松动 |
19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于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 )。
| A.全球化趋势的出现 | B.世界市场的形成 |
| C.殖民扩张的开始 | D.资产阶级的形成 |
下图是世界贸易总额变化(1870~1910年)图,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
| A.工业革命的促进 |
| B.自由贸易政策在更广范围内被接受 |
| C.交通运输的改进和通讯技术的发明 |
| D.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 |
下列有关垄断组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 |
| B.垄断资产阶级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政权 |
| C.促使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扩张 |
| D.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调整 |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 年份 |
1870 |
1900 |
| 企业总数(个) |
808 |
669 |
| 工人总数(个) |
78 000 |
272 000 |
| 产量(吨) |
3 200 000 |
29 500 000 |
| 投资额(美元) |
121 000 000 |
590 000 000 |
上表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
A.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一位科学家说:电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妙不可言的极为能干的新仆人”。这段话最能表明 ( )。
| A.电已进入生产和人们生活当中 |
| B.电使工业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 |
| C.科学直接推动生产发展 |
| D.电气时代已经取代了蒸汽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