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分析题
当前,我们正处于人类迄今所知的规模最大的科技革命之中,这一革命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比早期工业革命更深刻、更迅速。下面让我们共同回顾科技革命发展的历程。
请阅读材料:
材料一:1846年,英国煤炭产量已经达到4400万吨,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第一大产煤国。从此,英国到处建立起大工厂,那些高耸入云的烟囱喷出缕缕烟雾,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打破了原来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低碳之路、材料二:
材料三: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不断引发新的创新浪潮。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新的科技革命既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温家宝《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英国工厂机器使用的动力是什么?英国中世纪恬静的田园生活被打破后,人们出行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次工业革命发现的新能源是什么?从此,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什么新时代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的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并依据上述材料指出这场科技革命有什么特点?
(4)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请你谈谈科技进步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为反抗外来侵略,英勇的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抗争,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请阅读图1-A.B.C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图1—A中的人物与中国历史上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历史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图1—B中的人物是谁?用一句话来概括他在反侵略斗争中突出的英雄事迹?作为一名中学生,你应该学习他的哪些品质
(3)图1—C 中的人物牺牲在哪次战争中?这次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
(4)读了这段时期的历史,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并主张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材料二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义》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为此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
(3)谁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他领导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一次次列强的入侵,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近代中国的苦难岁月。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用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以上材料摘自《历史》(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请问答:
(1)上述三则材料内容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哪三个不平等条约?
(2)请指出与这三个不平等条约相对应的列强侵华战争名称。
(3)请概括指出材料三内容对清政府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产生的严重影响。
(4)导致近代中国人民饱受屈辱、凌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题
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1)材料中卫鞅指的是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2)材料中卫鞅属于哪家学派?“孝公”采纳这一主张进行变法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其影响是什么?
读图回答问题
(1)第一座房子的名称是什么?原始农耕时期居住什么人?种植什么农作物?适合于我国那一流域的人民居住?
(2)第二座房子的名称是什么?原始农耕时期居住什么人?种植什么农作物?适合于我国那一流域的人民居住?
(3)依据本课课文的叙述,你能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期几项世界性的贡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