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 A.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 B.剩饭变馊、铁锅生锈 |
| C.汽油挥发、动物的呼吸作用 | 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
下列物质溶于水,会导致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 A. |
硝酸铵 |
B. |
蔗糖 |
C. |
浓硫酸 |
D. |
氢氧化钠 |
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 A. |
塑料老化 |
B. |
食物腐败 |
C. |
镁条燃烧 |
D. |
动植物呼吸 |
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进行铁的锈蚀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1min后温度计读数上升,8min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锥形瓶。实验数据如下表:
|
实验前的体积 |
实验后的体积 |
|
|
锥形瓶内空气(含导管内空气) |
烧杯内水 |
烧杯内剩余水 |
|
246.0mL |
100.0mL |
51.5mL |
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 |
铁的锈蚀是放热反应 |
| B. |
使用氯化钠溶液的目的是加快铁的锈蚀 |
| C. |
此实验能推断出铁的锈蚀需要水的参与 |
| D. |
计算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为19.7% |
如图是室温下稀盐酸与稀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实验时将稀盐酸逐滴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
| B. |
a点到b点pH变化的原因是H +和OH ﹣发生反应 |
| C. |
b点时,参加反应的HCl与NaOH的质量比为36.5:40 |
| D. |
c点时,溶液中的Na +个数大于Cl ﹣个数 |
下列实验操作能够达到目的的是( )
|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
A |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 |
溶解、蒸发结晶 |
|
B |
鉴别淀粉和葡萄糖 |
分别取样,滴加碘酒 |
|
C |
检验CO 2中混有HCl |
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
|
D |
比较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 |
将锌片和铁片分别插入硫酸铜溶液中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