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庚寅①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②以木简③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④。”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⑤矣。
予爽然⑥思渡者言近道⑦,天上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
【注释】①庚寅:指1650年 ②小奚:小书童 ③木简:指木板 ④ 阖:关闭⑤牡下:上锁 ⑥ 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⑦ 道:哲理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①望城二里许( ) ②渡者熟视小奚,应曰( )
③予愠为戏( ) 选出与例句“徐行之,尚开也”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B.或置酒而招之 |
C.属予作文以记之 |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
②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标出两处停顿。
予 爽 然 思 渡 者 言 近 道 这则故事,可用成语 来概括其中的哲理。
河中石兽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是非木柿/是非曲直 | B.果得于数里外/心安理得 |
C.沿河求之/求全责备 | D.尔辈不能究物理/理所当然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讲学家和老河兵这两个人物形象有何不同?
文言文阅读
阅读《狼》完成16——21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其受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寤,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填空题:
《狼》的作者是___________,本文选自《__________》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下边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 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 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翻译下列句子:(每题2分,共4分)
①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试分析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狡猾特点。(找原文回答)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为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课内阅读。
阅读《学弈》,按要求做题。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分别用“________”和“~~~~~~~~”画出两个学下棋的人的不同表现。
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写出它的反义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4题。(共13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选自刘向《说苑》)
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③与:亲附,拥护爱戴。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又何间焉 间:_________ ___
(2)小惠未徧 徧:__ __________
(3)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非:____________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
C.长跪而谢之曰 | D.辍耕之垄上 |
翻译下列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3分】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余适客稷下,会地大震。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其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顾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而复起;墙倾屋塌之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于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失冠徒跣,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数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适客稷下客:客居,作客 |
B.会地大震会:恰逢,遇上 |
C.相顾失色顾:回头看,这里泛指“看” |
D.广数亩数:屡次,多次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解其故其如土石何 |
B.仆而复起登轼而望之 |
C.墙倾屋塌之声吾妻之美我者 |
D.坐于地上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 |
下列各句中,与“此真非常之奇变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
B.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
C.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七年地震时,“我”正和表兄李笃之喝酒,当时已是晚上。 |
B.人们听到如雷的声音,从东南来向西北去,知道是地震了,马上跑出房屋。 |
C.这场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河水溢出,山裂地陷,人们惊慌不已。 |
D.作者叙述非常生动,既描述了地震的声响、景象,又刻画了地震中人们的表现。 |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男女失冠徒跣,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②此真非常之奇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