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13分】
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戌刻,余适稷下,地大震。方与表兄李笃之对烛饮。忽闻有声如雷,自东南来,向西北去。众骇异,不解故。俄而几案摆簸,酒杯倾覆;屋梁椽柱,错折有声。相失色。久之,方知地震,各疾趋出。见楼阁房舍,仆复起;墙倾屋塌声,与儿啼女号,喧如鼎沸。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河水倾泼丈余,鸭鸣犬吠满城中。逾一时许,始稍定。视街上,则男女失冠徒跣,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某家楼台南北易向;栖霞山裂;沂水陷穴,广亩。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适稷下客:客居,作客
B.地大震会:恰逢,遇上
C.相失色顾:回头看,这里泛指“看”
D.广亩数:屡次,多次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解如土石何
B.仆复起登轼望之
C.墙倾屋塌声吾妻美我者
D.坐地上身率益州之众出

下列各句中,与“此真非常之奇变也”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B.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C.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康熙七年地震时,“我”正和表兄李笃之喝酒,当时已是晚上。
B.人们听到如雷的声音,从东南来向西北去,知道是地震了,马上跑出房屋。
C.这场地震造成房屋倒塌,河水溢出,山裂地陷,人们惊慌不已。
D.作者叙述非常生动,既描述了地震的声响、景象,又刻画了地震中人们的表现。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男女失冠徒跣,竞相告语,并忘其未衣也。
②此真非常之奇变也。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下列选择题训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1. 下列"以"与"以其境过清"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去以六月息者也。

B.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C.

以丛草为林。

D.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12. 下列"之"与"乃记之而去"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何陋之有。

B.

余闻之也久。

C.

小大之狱。

D.

缀耕之垄上。

13. 下列翻译错误的一项的是( )

A.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B.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

C.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岸像北斗星那样,像蛇爬行那样,忽明忽暗,时隐时现。)

D.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

1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

B.

"全石以为底……为嵁,为岩", 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

C.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

D.

第一二段分别写了发现石潭之乐和观鱼之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

【乙】政 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 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 ,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 之。……故从其四欲 ,则远者自亲 ;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故知予之为取 者,政之宝也。

(节选自《管子•牧民•四顺》)

【注释】①政:政令。2佚乐:使……安乐。3危坠:危亡。④生育:使……生养繁息。⑤欲:欲望,⑥亲:亲近。⑦予之为取:给予就是索取,即予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而攻之而不胜

腰白玉之

B. 非不深也

南冥者,天

C. 而去之

与人期行,相 而去

D.故 其四欲,则远者自亲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夫环 攻之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山不加增

B.域民不 封疆之界

钱覆其口

C.民恶贫贱,我富贵

前人 述备矣

D.行其四恶, 近者叛之

不效, 治臣之罪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②故知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

(4)两文都围绕"民心"展开议论,甲文强调①"    "(用原文语句回答)比"天时""地利"更重要、乙文认为②"    "(用原文语句回答)就可以赢得民心。"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一切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亲民要有真感情,爱民要有真措施,利民要有真成效。③甲文中的什么主张与"执政为民"思想是相通的?

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各题。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非淡泊无以    

②险躁则不能   

③年与时   

④非学无以 广   

(2)选出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意 日去/呼尔而

B.非志无 成学/可 为师矣

C. 君子之行/ 专诸之刺王僚也

D.淫慢 不能励精/人 无法家拂士

(3)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宁静/无以/致远

B.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C.险躁/则/不能/治性

D.非学/无以/广才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5)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

(6)中国人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诸葛亮的《诫子书》《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诫子书》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

士尹池 为荆使于宋,司城子罕 止而觞之。南家之墙拥 于前而不直,西家之潦 经其宫 而不止。士尹池问其故,司城子罕曰:"南家,工人也,为鞔 者也。吾将徙之,其父曰:'吾恃为鞔,已食三世矣。今徙,是宋邦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为是故吾不徙。西家高,吾宫卑,潦之经吾宫也利,为是故不禁也。"士尹池归,荆适兴兵欲攻宋。士尹池谏于王曰:"宋不可攻也,其主贤,其相仁。贤者得民,仁者能用人。攻之无功,为天下笑。"楚释宋而攻郑。孔子闻之曰: "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 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新序》)

【注释】:①士尹池:复姓士尹,名池。②司城子罕:司城,官名;子罕,宋国贤臣。③拥:遮蔽。④潦:积水。⑤宫:院子。⑥鞔(mán):鞋子。⑦折冲:制敌取胜。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女有    

②盗窃乱贼而不   

③潦 经吾宫也利   

④已 三世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②夫修之于庙堂之上,而折冲于千里之外者,司城子罕之谓也。

(3)甲文中构想的大同社会,人人得到社会关爱,人人安居乐业,在乙文中司城子罕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4)儒家"仁"的主张,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结合这两篇文章,请你谈谈施行仁心、仁政对百姓和国家的影响。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因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节选自《朱子家训》)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自 必须俭约    

①器具 而洁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②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3)文中画线句使用了怎样的说理方式,阐述了什么道理?

(4)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最具现实教育意义,请简要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