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吴王将伐齐。子胥谏曰:“未可。臣闻勾践食不重味,与百姓同苦乐。此人不死,必为国患。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愿王释齐先越。”吴王弗听,遂伐齐,败之艾陵,虏齐高、国以归。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王怒,子胥欲自杀,王闻而止之。子胥言曰:“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太宰嚭闻之,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因谗子胥曰:“伍员貌忠而实忍人,其父兄不顾,安能顾王?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用是反怨王。王不备伍员,员必为乱。”与逢同①共谋,谗之王。王始不从,乃使子胥于齐。闻其托子于鲍氏②,王乃大怒,曰:“伍员果欺寡人!”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子胥大笑曰;“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嗟乎,嗟乎,一人固不能独立!”报使者曰:“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于是吴任嚭政。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士民罢弊,轻锐尽死于齐、晋。而越大破吴,遂复栖吴王于姑苏之山。吴王使公孙雄肉袒膝行而前,请成越王曰:“孤臣夫差敢布腹心,异日尝得罪于会稽,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今君王举玉趾而诛孤臣,孤臣惟命是听,意者亦欲如会稽之赦孤臣之罪乎?”勾践不忍,欲许之。范蠡曰:“会稽之事,天以越赐吴,吴不取。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且夫君王蚤朝晏罢,非为吴邪?谋之二十二年,一旦而弃之,可乎?且夫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伐柯者其则不远’③,君忘会稽之厄乎?”勾践曰:“吾欲听子言,吾不忍其使者。”范蠡乃鼓进兵,曰:“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吴使者泣而去。勾践怜之,乃使谓吴王曰:“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吴王谢曰;“吾老矣,不能事君王!”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勾践世家》)
【注】①逢同:越国大夫。②鲍氏:齐国大夫鲍牧。③“伐柯者其则不远”:语自《诗经》,意思是用斧子伐木来做斧柄,样子就在眼前。对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让子胥。子胥曰:“王毋喜!”让:谦让。 |
B.役反,使人赐子胥属镂剑以自杀役反:从(齐国)回来完差。 |
C.请成越王曰:……请成:请求跟……讲和 |
D.吾置王甬东,君百家君:统治,治理 |
下列各组句中加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乃数与子胥争越议嬴乃夷门抱关者也 |
B.伍员貌忠而实忍人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 |
C.越其可逆天乎倔生下,故久立与其客语 |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竭忠尽智,以事其君 |
下列各组句子中,表现吴国伍员和越国范蠡忠方直谏的一项是 ( )
A.吴有越,腹心之疾,齐与吴,疥癣也。 夫差不敢逆命,得与君王成以归。 |
B.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 今天以吴赐越,越其可逆天乎? |
C.王前欲伐齐,员强谏,已而有功。 ‘伐柯者其则不远’,君忘会稽之厄乎? |
D.必取吾眼置吴东门,以观越兵入也! |
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伍员谏吴王释齐灭越,吴不听,伐齐取胜后,更不听伍员一句忠言。 |
B.吴王始终听信太宰嚭的谗言,认定伍员欺君,于是赐属镂剑让他自杀。 |
C.四年后,越趁吴国力衰微伐吴,大胜,迫使吴王向越国求和以图保命。 |
D.范蠡谏越王:等了二十多年上天才将吴赐越,毋忘会稽之耻。终灭吴。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不听谏,后三年吴其墟乎!
(2)我令而父霸,我又立若,若初欲分吴国半予我,我不受,已,今若反以谗诛我。
(3)王已属政于执事,使者去,不者且得罪。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小题。(选择题每题3分,文字题6分,共18分)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
B.以父母之遗体行殆(几乎) |
C.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语气词,了) |
D.然微以自文于君亲(文化) |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予之生也幸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 |
B.请罪于母,母不许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 |
C.生无以救国难是时以大中臣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
D.按剑而前北躯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
文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 B.宗庙之福 |
C.以为前驱 | D.所谓鞠躬尽力 |
文中“修我戈矛”的出处,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 | B.《楚辞》 | C.《左传》 | D.《战国策》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
(2) 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每题3分。
杜畿字伯侯,京兆杜陵人也。年二十,为郡功曹,守郑县令。县囚系数百人,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虽未悉当,郡中奇其年少而有大意也
太祖既定河北,而高干举并州反。时河东太守王邑被征,河东人卫固、范先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干通谋。太祖谓荀彧曰:“张晟寇殽、渑间,南通刘表,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君为我举萧何、寇恂以镇之。”彧曰:"杜畿其人也。"于是追拜畿为河东太守。固等使兵数千人绝陕津,畿至不得渡。太祖遣夏侯惇讨之,未至。或谓畿曰:“宜须大兵。”畿曰:“河东有三万户,非皆欲为乱也。今兵迫之急,欲为善者无主,必惧而听于固。讨之不胜,四邻应之,天下之变未息也;讨之而胜,是残一郡之民也。”畿单车直往,出其不意。固伪受之。畿居郡一月,以计縻之,会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业。
是时天下郡县皆残破,河东最先定,少耗减。畿治之,崇宽惠,与民无为。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自是少有辞讼。班下属县,举孝子、贞妇、顺孙,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渐课民畜牛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勤农,家家丰实。畿乃曰:“民富矣,不可不教也。”于是冬月修戎讲武,又开学宫,亲自执经教授,郡中化之。
韩遂、马超之叛也,弘农、冯翊多举县邑以应之。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及贼破,余畜二十余万斛。太祖征汉中,遣五千人运,运者自率勉曰:“人生有一死,不可负我府君。”终无一人逃亡,事平,更有令曰:“卿有其功,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顾念河东吾股肱郡,充实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烦卿卧镇之。"畿在河东十六年,常为天下最。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此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固等因之,吾恐其为害深相如因持璧却立 |
B.必惧而听于固吾尝终日而思矣 |
C.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故且烦卿卧镇之 |
D.间将授卿以纳言之职不以物喜,不以物悲 |
下列各组句子中,都属于直接表现杜畿“崇宽惠”的一项是()
①畿亲临狱,裁其轻重,尽决遣之
②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业
③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
④免其徭役,随时慰勉之
⑤河东虽与贼接,民无异心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①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畿很有政治才干,二十岁即任郡中功曹、郑县县令,后河东危急,太祖委以太守重任,杜畿到任后,用计困住卫固等人。 |
B.杜畿在担任河东太守期间,深得人心,邻郡叛乱,百姓却无二心.太祖征伐汉中, 杜畿派五千人运送粮食,途中无人开小差. |
C.韩遂、马超被平息后,论功杜畿可任谏官,但考虑到河东对于全国的重要性,太祖仍然让他继续担任太守,可见太祖对他的器重。 |
D.当时全国郡县都很凋敝,而河东受损较少,杜畿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亲自教百姓畜养牲畜,开设学堂,河东郡因而富庶开化。 |
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1)会大兵至,干、晟败,固等伏诛,其余党与皆赦之,使复其业。
(2)民尝辞讼,有相告者,畿亲见为陈大义,遣令归谛思之,若意有所不尽,更来诣府。
翻译课内语句。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概,字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因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①,除天章阁待制,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弃之,觖②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请老而去者,类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各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德。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①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②觖:因不满意而怨恨。③抗章:向皇上上奏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州城西南薄章江,有泛溢之虞虞:忧虑,忧患 |
B.斩之以徇徇:谋求 |
C.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典:主持,主管 |
D.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省阅:审视阅览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能够表明赵概为官才干的一组是
①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④自左丞转吏部尚书
⑤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⑥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
A.①③⑤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州属官郑陶、饶奭把持郡里事务,并编造流言说士兵得到饷米都是陈旧腐烂之米。后 来陶、奭二人斩杀容州驻地逃归的士卒,赵概借此趁机查办了陶、奭二人。 |
B.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会让 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
C.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即使 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上注意纳谏。 |
D.赵概秉性平和,与人无怨怒。虽然在一些事情上表面上像是没有说什么,但暗地里对别人有利的事情做了不少,连一向对赵概冷淡的欧阳修最终也为之折服。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坐失举渑池令张诰免,久乃起。
⑵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
⑶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教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取材于《资治通鉴·周纪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