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4分)围绕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的问题,同学们展开探究活动。查阅资料:氢氧化钠变质生成碳酸钠;碳酸钠溶液的PH大于7。
(1)甲同学用酚酞试液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你认为他能否成功        ,理由是:
                                                       
(2)乙同学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某种试剂,有大量气泡产生,由此证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你认为所加试剂为:                   
(3)丙同学欲证明变质的固体中尚存有氢氧化钠,请帮助他完成以下探究方案:

探究目标
探究步骤
探究现象
目的:
取少量固体溶于水,向其中滴加足量的        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证明固体中存在氢氧化钠
向上述所得溶液中滴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O2、CO2 是自然界碳、氧循环重要的两种物质。电影<星际穿越>中宇航员库玻和其他几位队员承载“endurance”宇宙飞船穿越太空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星球。
布兰德教授从物质循环、舱内压力、反应条件等角度考虑,
为飞船驾驶舱选择的最适合供氧物质是(填序号)。
①液氧②过氧化钠(2Na2O2+2H2O==4NaOH+O2↑)
③氯酸钾与二氧化锰④超氧化钾(4KO2+2CO2==2K2CO3+3O2↑)
(2)假设他们找到了一颗表面被CO2气体覆盖的星球(星球地心引力作用是地球的1.2倍),库玻想在该星球上仿照实验室制取氧气,设计下图装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他(“能”或“不能”)收集到氧气。

(3)库玻的女儿墨菲在家里无意间发现鸡蛋壳和白醋混合,也能产生CO2,请你和她一起从下图中选出③⑧(填序号)日常用品,制取和收集干燥、纯净的CO2

实验室制备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墨菲在地球上慢慢长大,逐渐明白了事物都有两面性。她喜爱的铜镜生锈是因为Cu与空气中的CO2、O2、H2O发生化学反应所致,铜锈的主要成分是铜绿【Cu2(OH)2CO3】。好奇的她加热干燥的铜绿,发现一段时间后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壁上有水珠,绿色固体变成了黑色固体。
【提出问题】黑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提出假设】假设Ⅰ:C假设Ⅱ:CuO假设Ⅲ:C和 CuO
【验证假设】1.她应选择的最合理实验装置是(填序号)。

2.最能说明假设Ⅲ成立的实验现象是 (填序号)。
①试管内黑色固体出现红色②洗气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③洗气瓶中有气泡产生④黑色固体消失
【实验结论】最后实验证明假设Ⅱ正确,请帮女儿墨菲写出绿色固体加热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甲同学误把H2O2溶液当作酸与Fe2O3粉末混合,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他联想到MnO2可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那么,Fe2O3能否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呢?请你一起参与探究,并填写下列空白。
【猜想】Fe2O3能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甲同学依次设计了三个实验:
实验一取一定量的H2O2溶液于试管中,观察到有极少量气泡产生,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说明H2O2溶液常温下缓慢分解。
实验二在实验一的试管中加入W g Fe2O3粉末,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说明
实验三待反应结束后,将试管里的不溶物滤出,并洗涤、干燥、称量,固体质量仍为W g。说明
【实验结论】甲同学认为,Fe2O3粉末可以作为H2O2分解的催化剂。
【反思评价】乙同学认为要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正确,仅做这三个实验还不充分,需要再补充一个探究实验。探究
【拓展】下表是丙同学探究影响H2O2分解因素时所记录的部分数据,通过对数据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用足量等体积H2O2溶液制取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人教版新课标化学教材九年级上册 “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以及 “寻找新的催化剂”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实验探究一】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 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并分别在A、B两支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
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没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
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ag。

Ⅳ.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 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a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
①由实验Ⅰ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②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③写出氧化铁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评价】
①实验设计Ⅳ的目的是
②若实验Ⅳ观察到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由此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知识拓展】
①查阅资料可知:CuO、CuSO4、猪肝、马铃薯等也可以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O2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B.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的速率
D.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②马铃薯长期放置后会发芽,发芽马铃薯中含有一种致毒成分茄碱(C45H73O15N),又称马铃薯毒素,是一种弱碱性的甙生物碱,又名龙葵甙,大量食用未成熟或发芽马铃薯可引起急性中毒。试计算433.5g茄碱中含有的碳元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探究二】影响化学反应的速率除了催化剂以外,还有其它因素吗?以下是另一实验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实验序号
H2O2
液浓度%
H2O2溶液体积/mL
温度℃
MnO2的用量/g
收集氧气的体积/mL
反应所需
的时间/s

5
1
20
0.1
4
16.75

15
1
20
0.1
4
6.04

30
5
35
0
2
49.21

30
5
55
0
2
10.76

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还与有关;
从实验对比可知,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图,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②
(2)实验室选用A装置来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下同)。
(3)查阅资料:①实验室可以在常温下将石灰石固体和稀盐酸(液态)混合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②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气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1体积水溶解1体积CO2,CO2能与水发生反应)的气体。根据以上信息推测: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从A~E中可以选择制取CO2的装置组合是。若用F装置来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从(填“a”或“b”)端通入。
(4)实验创新是中学生最为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图是某学校师生对“MnO2催化H2O2分解实验装置的创新设计”,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一支球形干燥管水平放置,用滴管吸取3ml(密度为lg/ml)质量分数为5%的H2O2加入干燥管的球泡内,再用药匙取0. 2gMnO2粉末,加在干燥的进气管的管壁上。
②点燃橡胶塞上固定的棒香后,塞紧干燥管并将其竖立,观察到带火星的棒香立即复燃。

对该创新实验的评价,你认为不合理的是(填序号)。

A.反应速度太慢,耽误时间
B.实验使用的药品用量太大
C.实验中所用的仪器、材料及药品均易得到
D.实验现象明显,整个装置好似点燃的灯塔,趣味性强

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下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
C.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下图实验,并对溶液A和固体B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溶液A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作出猜想】①只有Zn(NO3)2 ② Zn (NO3)2、AgNO3 ③ Zn (NO3)2、Cu(NO3)2④Zn (NO3)2、AgNO3、Cu(NO3)2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填标号),其理由是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固体B,
滴加
有气泡产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