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 )
A.出发点 | B.出发点以北 | C.出发点以西 | D.出发点以东 |
下图为“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下列问题。在A、C两地的大城市周围,形成特色相似的农产品基地,其决定性因素是()
A.政策 B.市场 C.气候 D.地形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
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
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A.城市化水平 | B.经济发展水平 | C.用地紧张 | D.人口数量 |
“中部崛起”的提法是针对“中部塌陷”提出的,“中部塌陷”是指中部发展速度落后于西部、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导致我国中部地区近年发展较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我国中部地区资源相对贫乏 |
B.我国中部地区人口太多 |
C.我国中部地区交通条件不如东、西部地区 |
D.我国近年的地区发展政策相对不利于中部地区发展 |
关于中部崛起的必要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部崛起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需要
②中部崛起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
③中部崛起是缩小收入差距的需要
A.②③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② |
关于中部崛起的不利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三农”包袱沉重 ②中部缺少大都市圈的带动 ③国家资金投入严重匮乏 ④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相对较差
A.①②③ | B.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有关中部地区的发展方向,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把山西建成我国的煤炭能源基地 |
B.湖北适合发展轻纺工业和建成以武汉为中心的钢铁基地 |
C.湖南、江西适合发展多种有色金属工业 |
D.河南郑州适宜发展成为我国的钢铁基地 |
随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现行东、中、西三大地带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式的要求,有学者提出中国宏观区域经济的“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分为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中部及近西部地带、远西部地带。完成下列问题。下列关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发展方向的叙述,不合适的是()
A.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城市化速度,建设世界级都市圈 |
B.吸收中西部迁移人口,减轻中西部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
C.以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 |
D.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
关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部分省区工农业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加快海南的热带经济作物基地建设 |
B.宁夏农业可大力发展枸杞、番茄等“红色产业” |
C.广西、甘肃是该地区水电输出最丰富的地区 |
D.陕西和山西是我国苹果、柑橘的优势产区 |
下图为“全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图 单位(km2)”,读回答下列问题。下列推论、说法正确的的是()
A.诸河流中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故河流含沙量最大 |
B.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比例大于长江 |
C.辽河水土流失面积小,故流域植被保护情况良好 |
D.珠江流量小,流经珠江三角洲,地势平缓,流水侵蚀作用弱,水土流失面积小 |
长江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原因是()
①流域面积广 ②围湖造田 ③降水丰富且强度大 ④植被破坏严重 ⑤土质疏松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③④⑤ |
读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完成下列问题。图中①③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①荒漠化 ②水土流失 ③土壤盐碱化 ④空气污染
A.①② | B.②④ | C.②③ | D.③④ |
对上述跨区域资源调配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改善了调出区和调入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了调出区的资源保护意识
③资源调配有利于调出区和调入区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④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前提是市场需求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