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三: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第十七条 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任何人的财产不得受到剥夺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出自哪部法律文件?(3分)
(2)材料一中这部法律文件是在英国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制定的,此后在英国确立了何种政治体制?(2分)
(3)材料二中的文件什么时间发表?有何意义?(2分)
(4)材料三中的文件是在哪次革命中颁布的?这次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文件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3分)
(5)材料二、三中的观点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分)
生活方式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劳动生产、娱乐社交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定历史时期各个阶级、民族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以下从服装的视角,来考察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变化。
结合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北宋时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南宋时有记载"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下图的中山服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这是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变化中的一例,这些变化与哪一场革命有关?当时社会习俗还有什么变化?
(3)下图是1978年底北京街头的场景。国际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先生身穿大衣风度翩翩地走着,满大街身穿灰蓝色中山装和老棉袄的中国人纷纷侧目。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服装上的反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人的服装发生了什么变化?
在三次科技革命浪潮冲击下,中国工业化从无到有、艰难前行。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为中国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新中国成立后,改变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结合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请各举一例。
(2)清末状元实业家是谁?他在家乡南通创办的纱厂叫什么?
(3)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什么?这期间我国取得了一系列工业化建设成就,请举一例。
(4) 2015年春,在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力争在2045年左右成为工业强国。但当今"中国制造"面临着创新能力差、核心技术弱、优质品牌少、环境恶化等难题。由此针对某一难题,提出你的建议。
下面是杨洋同学在复习时归纳的一部分英国专题大事年表。
依据这一大事年表,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通过小组交流以后,杨洋同学补充了1689年英国发生的一件大事,指的是哪件大事?
(2)大事年表中涉及到英国工业革命,它的开始与哈格里夫斯的哪一项发明有关?后来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由此人类进入什么时代?
(3)杨洋同学在英国大事年表中列有"北美独立战争爆发"和"《南京条约》签订",你认为理由是什么?
政策的调整、创新能推动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强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
--《列宁全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实行了什么政策和实行该政策的目的有哪些?
材料二列宁说:"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解说词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苏俄"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的含义。
材料三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六千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
1932-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
--据《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岳麓版)编辑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原因。
材料四阅读2015年5月俄罗斯红场阅兵的图片。
(4)2015年5月俄罗斯红场阅兵是为了庆祝卫国战争胜利多少周年?材料三与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令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1)指出A点对应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的名称、发生的政治前提,完成的标志。
(2)指出B点对应历史时期的科技革命的名称、主要标志以及新兴工业部门。
材料二瓦特机发明前,英国工业生产动力主要是水力……这样的动力缺陷是明显的。煤炭是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大不列颠拥有)"供应不会枯竭的优质煤炭"。英国工业革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
--马克矗等《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一些学者已经为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国数学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会使大气变暖。在他以后,瑞典学者阿伦尼乌斯提出了"温室效应"。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
(3)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发展的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