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劳动生产、娱乐社交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定历史时期各个阶级、民族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以下从服装的视角,来考察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变化。
结合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北宋时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南宋时有记载"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下图的中山服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这是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变化中的一例,这些变化与哪一场革命有关?当时社会习俗还有什么变化?
(3)下图是1978年底北京街头的场景。国际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先生身穿大衣风度翩翩地走着,满大街身穿灰蓝色中山装和老棉袄的中国人纷纷侧目。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服装上的反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人的服装发生了什么变化?
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通过巩固政权,艰难探索,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并以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条文节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请回答:
⑴材料一图片内容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巩固政权而开展了哪两大运动?
⑵依据材料二,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又是什么?
⑶依据材料三,指出周恩来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所倡导的外交原则和方针。
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战争相继取得胜利后,英属北美l3个殖民地成立了统一的美利坚合众国,而西班牙属拉美殖民地却建立起一系列独立国家。
请回答:
试从两个独立战争的背景和进程说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阅读下图:
请回答:
①结合上图,简要说说“三角贸易”的路线。
②“三角贸易”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材料一: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大门。1856~1860年,英法联军在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攻占清首都北京,火烧圆明园,进一步加深中国的半殖地化。
材料二:17世纪,英国开始入侵印度,经过百年的武力入侵,到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历史》
材料三:殖民制度大大地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对通过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马克思
请回答:
①英国入侵殖民东方大国与它的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有何深刻的内在原因?
②中印作为东方的文明古国,为什么会在英国的入侵面前无还手之力?这段历史告诉了我们什么?
材料一:我深信,地球上任何时候的任何一个文明政府,也没在比1765~1784年的东印度公司更为腐败更为背信弃义,更为凶恶的了。——威廉.富拉登
材料二:棉纺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本丁克
回答:
①文中“东印度公司”是指哪一个国家的公司?它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公司?
②本丁克为什么要说“棉纺织工人的白骨使印度平原都白成一片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言外之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