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生活方式体现在人们衣食住行、劳动生产、娱乐社交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定历史时期各个阶级、民族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以下从服装的视角,来考察人们在生活方式上的变化。
结合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北宋时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南宋时有记载"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下图的中山服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这是民国初年社会习俗变化中的一例,这些变化与哪一场革命有关?当时社会习俗还有什么变化?

(3)下图是1978年底北京街头的场景。国际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先生身穿大衣风度翩翩地走着,满大街身穿灰蓝色中山装和老棉袄的中国人纷纷侧目。当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服装上的反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人的服装发生了什么变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俄国二月革命 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苏联改革的区别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中国人的“中国梦”—近代以来,不同时期的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所做的努力从未停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受十月革命胜利的鼓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材料二:“全中国都欢喜得发疯了……八年间的死亡流徙,苦难艰辛,在今天这一天获得了报酬了,中国人民骄傲地站在战败了的日本法西斯侵略者面前,接受了他们无条件的投降……”
—《新华日报》1945年8月的一篇社论。
(1)请说出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材料中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人民取得了哪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列举这场战争中的两次著名战役。

材料一:洋务派认为:“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
材料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陈独秀
(1)为求“船坚炮利”,洋务派开办了一批近代军工企业。请列举两例。
(2)材料二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指的是什么?
(3)洋务派和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来解决中国的问题。但学习的内容有所不同。请概括地指出两者在学习内容上有什么不同?

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3 小题,每小题10 分,共30 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埔军校校长是谁?该军校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2)红军为什么要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咏读材料二《七律·长征》,我们从中可以感悟哪些长征精神?

王明明同学在学习世界历史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你能帮他解答吗?
(1)20世纪初,通过一场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制度,这场革命和制度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2)在外有帝国主义的干涉,内有地主的武装叛乱下,苏维埃宣布:第一,实行余粮收集制。第二,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第三,取消商品贸易……这一政策指苏俄实行的什么政策?
(3)新政策以粮食税代替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等等。新政策又指什么政策?
(4)后来到了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经济模式僵化了,这一僵化的模式指什么?( 2分 )
(5)这些做法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哪些借鉴?

日本是一个擅长学习的国家,它发展历程中的两次飞跃都和虚心学习分不开。回答下列问题:
(1)七世纪中期模仿中国的制度进行改革,史称什么?有什么意义?
(2)近代又模仿西方进行了一次改革,史称什么?,这次改革的性质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日本已如成为第二号资本主义大国,和哪个国家和组织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
(4)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有哪些?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