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水体发绿发臭时有发生,对渔业和居民生活用水构成严重威胁。请回答:
(1)黄河中下游流域水质恶化主要是由蓝藻、绿藻引起的,从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看,蓝藻属于________。为解决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发绿问题,有人建议在水体发绿时投放一定量的鱼苗。常见鱼类的食性如下:
类别 |
青鱼 |
鲢鱼 |
鳙鱼 |
鲤鱼 |
食性 |
螺狮 |
浮游植物 |
浮游动物 |
杂食 |
你认为最适宜投放的鱼类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从生物防治的角度看,还应该在黄河中下游流域中放养其他有经济价值的水生生物(如虾、蟹等),你认为这样做的生态学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是对黄河中下游流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Pg—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单位:102千焦/m2/年)。则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二营养级传递到第三营养级的效率是 ﹪(保留一位小数)。
|
A |
B |
C |
D |
E |
Pg |
15.9 |
870.7 |
0.9 |
141.0 |
211.5 |
Pn |
2.8 |
369.4 |
0.3 |
61.9 |
20.1 |
R |
13.1 |
501.3 |
0.6 |
79.1 |
191.4 |
(4)有人认为黄河中下游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与水质中富含N、P等矿质元素有关。为了证明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氮和磷引起的,因此设计了下面实验:从泛着绿色的池塘中取水,并进行如下处理:
A.静置4小时,倒去上清液,留下藻类,加清水。如此重复3次;
B.再加水至1000mL,混匀后分装于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
C.在甲烧杯中加0.3g洗衣粉(含P);在乙烧杯中____________;在丙烧杯中加0.15g洗衣粉和0.15g尿素;丁烧杯中____________;
D.将甲、乙、丙、丁四个烧杯置于向阳的窗台上培养5天,取得水样。
请完成以上实验过程“ ”中的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
①“A”步骤处理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预计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藻类密度最大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某科学家用被3H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甲细胞,并利用显微镜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1)放射性最早出现在细胞器 (填标号)中,该细胞是由 分化而来的,在合成抗体的过程中产生了3H2O,其中的3H来自于氨基酸的 (基团)。
(2)若图为口腔上皮细胞,想观察⑤结构,常用 染色。
(3)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图示的细胞,发现对K+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它离子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
A.削弱细胞吸收O2的能力 | B.抑制或破坏了细胞膜上K+的载体 |
C.抑制了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 | D.降低细胞中ATP的合成速率 |
(4)若图中细胞发生癌变,癌变后的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这是由于结构①表面的 减少。
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 和 B/b)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 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 F1进行自交得到 F2。回答下列问题:
(1)基因 A 指导合成的酶发挥作用的场所最可能是 。该植物花瓣颜色遗传说明基因与性状的数量关系是 。
(2)亲本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
(3)请用竖线(|)表示相关染色体,用点(·)表示相关基因位置,在右图中画出 F1体细胞的基因示意图。
(4)F2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F2中紫色∶红色∶粉红色∶白色的比例为 。
(5)研究人员用两种不同花色的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有四种花色。请画出相关的遗传图解。
如图是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I~Ⅶ代表物质,①~③代表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消耗CO2的场所是 ,在强光下ATP移动方向是 。
(2)在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中消耗 ADP 的场所有 ______________。若将该植物由 1%的 CO2浓度突然置于 0.3%CO2浓度下(光照强度不变),甲图中的 C3的含量将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
(3)乙图与马铃薯块茎细胞在缺氧时的呼吸相比,特有的步骤是_________(填数字),这些过程发生在___________部位。
(4)若用 18O 标记甲图中的 H2O,则在细胞呼吸产物中能测到含 18O 的物质是_____,甲、乙两 图 中 不 同 数 字 代 表 同 一 物 质 的 标 号 是______。
(5)下图表示温室内光照强度(E)与作物光合速率(v)的关系。在温度、水分和无机盐均适宜的条件下,当 E<B时,增大光合速率的主要措施是__________;当 B<E<C时,限制作物增产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当 E>C 时,可采取___________措施,保证作物的最大光合速率。
图 1、图 2 分别表示某种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时期的模式图,图 3表示该种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 DNA 分子数的变化,图 4 表示该种动物细胞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和 DNA 的数量关系。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含有_____条染色单体;图 2 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
(2)图 3 中 CD 段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__,发生此过程的细胞分裂方式及时期是_________。
(3)图 2 细胞分裂时期对应图 3 的__________段;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 3 的__________段。
(4)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图 4 中的_____________(填字母)。
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真核细胞内三种物质的合成过程,分析回答:
(1)甲过程主要发生在 期,所需的酶有 。
(2)基因的表达包括 两个过程,丙过程通过 上的反密码子与 mRNA上的密码子识别,将氨基酸转运到___________ (场所)上,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
(3)甲、乙、丙过程共同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甲、乙、丙过程所需的原料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